新华网青海频道12月1日电(姜辰蓉、金泉才)到目前为止,总投资1.6亿元的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项目已完成投资11788.79万元,占总投资的73.63%,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开始不断发挥效益。
三江源是我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地处平均海 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腹地。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一地区生态环境退化、恶化严重。2005年,国家投资75亿元在这一地区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三江源人工增雨项目是这一工程的一部分,项目将主要建立综合监测分系统、信息传输分系统、作业指挥分系统、催化作业分系统、效果评估分系统等。
截至10月底,省气象局已建成省、州(地、市)、县三级数字宽带网和视频天气会商系统,完成了省、州(地、市)两级局域网改造,完成了3部固定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2个移动式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6个生态蒸渗仪、6个闪电定位仪、8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2个地基GPS/MET大气水汽探测站等的建设任务。移动气象台、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监测车和作业指挥车已交付使用,并且在环湖赛等重大社会活动保障中使用。建成了11个人影指挥分中心,完成了30台地面碘化银发生器和150套火箭发射装置的建设,部分设备已投入业务使用。培训技术人员230人(次)、项目管理人员164人(次)。综合监测、信息传输、作业指挥、催化作业和效果评估五个分系统建设正在加紧实施。同时,省气象局还多方争取,建设了124个地面自动气象站,使青海省地面气象监测站网覆盖度由0.72个/万平方公里提高到2.44个/万平方公里,逐步提高了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据了解,今年省气象局在三江源飞机作业18架次,地面高炮413次,火箭作业207次,地面燃烧炉作业247次。经统计检验分析,通过在三江源地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和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在作业区内累计增加区域平均降水量49.2毫米,相对增加11.9%,共增加降水88.10亿立方米,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