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月28日从省卫生厅和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的全省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暨风险隐患排查情况通报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我省自2007年实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以来,全省卫生和教育部门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至2010年,全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统计,2006年至2010年,全省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36起、29起、24起、10起和11起,共计110起,发病4971例,无死亡病例。其中109起为传染病疫情(主要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风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一起为群体性心因反应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海东地区和西宁市,在4、5、6月和9月发生起数较多,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校,其中又以寄宿制学校为主。
据介绍,为了降低全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省卫生和教育部门通过风险隐患排查,进一步巩固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良好局面。现已形成了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管理,卫生专业机构指导监督、学校具体实施的排查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局面。通过风险隐患排查,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绝大部分学校和幼儿园建立和校(园)长学校卫生工作负责制,配备了学校卫生和突发公共卫生时间专兼职管理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管理组织和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应对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和教育部门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联防协作进一步加强,联防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学校卫生设施逐步得到改善。(作者: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