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结束,面对酷热的假期,回家、旅游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我与几位挚友有一个想法,组织一支支教队伍,去支援玉树灾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数月前,大多数人没有听过玉树这个名字。在2010年4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摧毁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曾经在蓝天白云下,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城市中车流穿梭,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被撕得粉碎。看到和听到各种灾情报道,我们心痛至极。特别是得知很多志愿者参加救援,甚至有人已长眠在玉树这片土地,我们被深深的震撼和感动了。这一切再次证明,中华儿女永远是坚强和团结的。
因在校学习不能参加抗震救灾而感到遗憾,但我们可以为灾区的重建尽一份力。
7月2 1日,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踏上了前往玉树灾区的路途。穿过片片云海直向青藏高原,飞机徐徐降落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机场。走出机场,热情的藏族同胞为我们献上了迎客哈达。表明来意后,我们被分配到距离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90公里的称多县支教。当汽车行驶在坎坷不平的路上,映入眼帘的城市好似在整体拆迁,到处残垣断壁,触目惊心。废墟中,一座座帐篷上插着的五星红旗分外醒目。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县城,下车时感觉头部有些发晕,当地同胞告诉我们这就是高原反应。我们的宿舍在县小学操场上搭建的救灾帐篷里,打点好一切,吃完晚饭已是深夜,我们带着疲倦的身体仰望着星空,期待着黎明的到来。
清晨,迎来的第一个考验依旧是高原反应,一行人全部头晕厌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身体再好也要适应这几千米的落差,我想今后一段时间大抵如此了。我们带着捐赠的五台笔记本电脑及物品来到县教育局请求工作任务,“休息调整几天再开展工作吧”当地教育局的领导关切地说。但是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在冲击着大家,谢绝了领导的好意。随后,教育局指派了工作任务,为当地教师举办电脑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县城各个学校的代表,听后我们感到很惊讶,不是给孩子们上课,而是培训教师,一丝胆怯油然而生。
第一次给教师讲课,我生怯怯地站在黑板前,心里有点发虚。当慌乱中抬起头时,那一刻,我从教师们眼中看到的是尊重、是信任。没有悲伤,没有哀怨,那是一种坚定的眼神。我看到了,也读到了,他们在告诉我,好好讲,他们多么需要把这些知识带给玉树的每一个孩子。
培训主要是根据教师平常的工作需要,以电子表格制作和Powerpoint制作、编辑演示文稿和幻灯片文档为重点。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制作工作表格,以及修改表格中数据等计算机知识。并着重讲述了如何播放老师们教学用的幻灯片,并有演示文稿的创建及如何编辑文稿等内容。
我们在这里接触了无数的孩子和教师,他们都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坚强、自信和对未来的希望。
接下来是对县小学的学生们进行文化课辅导,学生们有任何问题,我们都会尽全力解答,语言沟通不了时,相互之间就作着各种手势,连比带画的,又认真又充满笑声。看到小学生们的求知渴望和一种破而后立的自信,我好象看到了玉树美好的未来。
最让我难忘的是去孤儿院小学,这里没有上学放学时家长接送孩子的场景,没有钻在爷爷奶奶和父母怀里撒娇的画面,有的只是童颜欢笑背后的凝重,幼小的心灵承受了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创伤。我们对孩子们进行心理上的辅导,用各种方式引导他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与帮助,有灾区人民的信心和勇气,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一定可以渡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心理上的障碍,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和孩子们一起吃饭、聊天、做游戏,每天大家都迟迟不忍离去,直到夜色已浓……
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天的支教经历,但给我留下的记忆将是一生的。在这里,我学到了什么叫希望,什么叫坚强,什么叫民族团结的力量,我将永久珍藏,也将终生受益。
夜深了,合着眼睛难以入眠,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大家难以割舍。
我们返程的汽车在山路上疾驶,路边的景色匆匆向后流逝,无法流逝的是我们对灾区同胞的牵挂。但我不会再为玉树悲伤,因为我坚信灾区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依旧会挺直脊梁、张开臂膀、坚定信念、放飞梦想。
愿玉树人民幸福安康,早日重建美好家园!(作者:赵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