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使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民族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加大投入,合理布局,办学条件得到了持续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4.7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6303万元,增长15.3 %。其中,危改、初中校舍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布局及校舍安全工程等基建项目共完成投资1.56亿元。新建、扩建、改造35所中小学校共8.9万平方米校舍。在84所学校实施了“校校通”工程,配备计算机1029台,全县83.4%的教师实现了资源共享。目前,全县校舍总建筑面积达到14.65万平方米,比“十五”末新增4.57万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面积6.84平方米。
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十一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100409名(次)学生免收教科书款801.29万元,40535名学生免除学杂费293.4万元。已累计为24076名寄宿制贫困生和23822名非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金1377.15万元;累计划拨义教公用保障经费2499.7万元;累计为1141名贫困大学生提供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497.7万元,为212名高中生争取到公益彩票助学项目21.2万元,为36名贫困大学生争取到18万元的“青投集团”资助项目。
加强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3240人次,全县教师发展到1305名。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大幅上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8%、95.1%和88.9%,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截至2010年末,全县各类幼儿园发展到9所,在园幼儿达1130人;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十五”末的46.1%提高到58.4%,2010年全县高考上线率为78.7%,比2005年提高4.84个百分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县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学生由“十一五”初期的60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1477人,占高中阶段总人数的48.2%;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县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达到209人,入学率达到88.9%,比“十五”末增长23.2%。(作者:青龙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