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9月25日,作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宁至格尔木段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运行,为下一步格尔木至拉萨段±4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的投产奠定了基础。该工程成为国内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高原交流输变电工程。
这项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格尔木,两回750千伏线路共长1492公里,线路路径十分复杂,途经沟壑、草原、沼泽、戈壁、沙漠等多种地形。工程自2010年7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来自全国17家单位的1.4万多名建设者克服了高海拔、高寒、缺氧等多重困难,在青藏高原上成功架通了海拔最高、线路最长、规模最大交流线路,扩建了750千伏西宁变电站、新建了日月山、柴达木两座750千伏变电站和一座开关站,变电容量达420万千伏安。
茫茫戈壁,铁塔屹立、银线飞舞。在柴达木换流变电站,负责人王赟林带着技术人员认真监视着设备运行情况,强大的电流跨越千山万水送到这里,又从这里送到柴达木地区工矿企业、千家万户。室外3、40米高的设备构架在空旷戈壁中静静矗立,三台变压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这是目前国内建设工艺最好、设备最先进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者在大风沙和极端寒冷的条件下,组装了800千伏断路器26台、封闭式母线长达3470米,基础浇制量达5.4万立方米,4.2万平方米平整的混凝土基础看上去像平静的水面。“这是劳动的结晶,更是心血的结晶!”在现场,青海省电力公司青藏联网工程总指挥全生明有感而发。
750千伏西宁至格尔木输变电工程的投产,不仅为西藏供电提供了可靠的电源支撑点,更重要的是满足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海西州是青海第三大用电负荷中心,据测算,“十二五”末,电力负荷将达到300万千瓦左右,两回750千伏线路的投产,供电能力从50万千瓦提高到200万千瓦,为海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格尔木日照充足,其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未来五年将建成百万千瓦规模的光伏发电基地,消纳和传输如此大功率的电力,需要靠新建成的750千伏电网。750千伏电网到格尔木,也为青海和新疆电力联网提供便利。
总投资162亿元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23项重点工程之一,包括750千伏西宁至格尔木输变电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正负4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藏中220千伏环网配套工程三部分,工程的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缺电问题,将进一步优化青海能源资源配置,支撑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快速发展,提升西部地区能源优化配置水平,对促进青海、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作者: 祁正吉)
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zoom').style.fontSize=size+'p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