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又行驶了大约一两公里,带路的藏族妇女用手势告诉我们,翻过眼前的那座三四百米陡峭的山就到了。我们扎紧所有的装备,口衔一支路边的野花,找来木棍当拐杖,穿过一小片青稞,开始艰难的攀登。而藏族妇女一边走一边哼着歌,让我觉得我们是她身后的一群羊。
终于大汗淋漓地爬到山顶,眼前赫然出现一座大山,宛如端坐的佛尊,令人震惊的,佛尊的身上竟刻满了六字真言。想想看,是整整一座山,刻经人怎样爬上陡峭的山崖,用尽多少的岁月方能造就如此的奇迹。
山脚下是几座山围成的一块平地,遍布沟内不可胜数的玛尼石散发着神秘的气息,石壁下是潺潺的通天河支流,掬一口,清凉甘甜,向导告诉我们这就是文成公主留下108座佛塔的地方。
寂静的山谷响起马嘶銮鸣,从山谷的另一头走来文成公主的大队人马,文成公主轻挑车帘,和暖的山风轻柔地抚摸着她的脸,满眼的青葱一下子驱散了一路的高寒。公主惊奇地发现前方的巨峰好像打坐的佛尊,她和她的人马正站在佛尊温暖的臂弯中。

文成公主庙
公主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安详,她亲自制定佛像的尺寸、格局和图案,率领工匠、艺人在沟内悬崖峭壁上开始雕凿。一个多月过去了,勒巴沟佛光闪闪,所有的岩石峭壁和大小石头神奇般地出现了释迦牟尼的如意化身和各种佛像、经文,还有些肉眼凡胎无法辨认出的佛像、经文。有一年。从拉萨来的几位传经布道的高僧路过勒巴沟,他们想在此烧水做饭,分头去找几块石块搭锅。可是他们发现沟内所有的石头上面刻有大小不一的佛像和经文。从此勒巴沟成为藏民心中圣洁的地方,后来不少西藏人不远千里,不辞辛苦到勒巴沟来朝拜。
我们拨开石壁上的灌木寻找公主留下的佛宝,当线条流畅,造型拙朴的佛像、佛塔映入眼帘时,禁不住惊呼岁月无法打磨掉的古风神韵,岩刻均为阴线打制勾勒而成,东、西石壁各一结跏趺坐,戴宝冠,身披璎珞的菩萨,佛相庄严,西面的菩萨上方是一个飞天,披帛飘动,翩若惊鸿。每个岩刻只有60多公分左右高,好像一幅微缩的天上仙境。
我们一共找到34尊佛塔,离108相差的很远,刻制的风格与大唐的飞扬饱满似乎有着一段差距。果然一个朋友后来告诉我们,我们看到的岩刻并不是唐代的风格,而是藏地制法,晚于唐代很多,而且勒巴沟的很多岩画风格更接近于中晚唐。原路返回时,再次经过一座残塔,向导说是文成公主留下的。暗褐的塔身长满了芨芨的杂草,我用尽残存的气力爬上塔身,塔是空的,只有塔心长着一棵小树。塔不可能是文成公主留下的,公主的足迹变得模糊起来。
勒巴沟的奇迹是谁留下的,是往来的商贾,和亲的公主还是传道的僧侣?是谁已变得无关轻重,西风古道上,勒巴沟是往者、去者心灵的驿站,人们在此刻下信仰时,心尘落定,风霜雪雨的漫漫长路有了走下去的力量。 文成公主留下什么也变得同样的无关轻重,人们之所以如此感念公主,将所有的功德叠加在公主的身上,也许感念她,那样一个美丽尊贵的女子,打开了通往天国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