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雄厚资金投入的青海馆如何在众多的场馆中脱颖而出?对于青海而言,参与世博会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世博会青海馆又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给世人传达怎样的信息和理念?本报专访了我省上海世博会筹备领导小组省内专家组副组长王文泸,请他为我们讲述青海馆里藏着的奥秘。
打不对称的仗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各省区展馆的资金投入没有2000万元以下的,而青海馆的投入只有其他兄弟省份馆的二分之一,刚刚突破1000万元。那么,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青海馆靠什么吸引观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呢?王文泸道出了青海馆打不对称仗的奥秘所在。
“在其他兄弟省份馆都有成本很好的多媒体技术展示的情况下,青海馆反其道而行之,采用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表现方法。一方面,这样做成本很低。另一方面,在众多庞杂的技术手段面前,这能够很快吸引游客。”王文泸说,这是其一。其二,在青海馆所有的展项中,没有一个展项是成就展。这与当今世博会和上海世博局倡导的展示理念一致。他介绍,从现在的建设情况来看,很多场馆已经慢慢背离了这种理念,开始或多或少地展示社会、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了。
截至目前,青海馆的主体钢结构已经封顶,外墙部分也已建设完成,“光看青海馆的架子,就能让人感觉到清新。”王文泸说。在多媒体技术“爆炸”的展馆中,青海馆回归自然、用原始元素表达主题的做法已经是出奇制胜了。此外,为青海馆制作重点展项《母亲河出生的地方》的水晶石展示设计有限公司和负责青海馆建设的上海乃村装饰展览有限公司对青海馆充满信心。
水晶石请出了公司艺术总监王峰专门负责短片脚本的创作。在这个短片中,镜头将逆三大江河而上,带领人们寻找母亲河的源头。“这个母亲河是广义的母亲河,而不是单指黄河。”王文泸说。在镜头的移动中,标注与源头距离的公里数将不断缩小,从五千多公里,直到青海三江源,数字变为零。这部没有任何解说词的短片将极具震撼力,用最清晰的镜头告诉世人——“源出青海”,母亲河是人类文明之源,而她的源头在青海。
青海馆展示主题高度集中,从头到尾都讲“水”,加上设计简约明快,尽管投入最少,仍然有希望在众多展馆中取得好成绩。“刚开始,大家都很担心,给青海馆的定位是不要垫底。现在看来,至少可以冲进优秀展馆的前十名,甚至能取得前五名的好成绩。”王文泸自信满满地说。
三江源也许离你很远但它与你密切相关
青海馆以单纯的方式,告诉人们源出青海。在王文泸看来,这四个字关系重大。“不论你离三江源有多远,但你和你的子孙都在和三江源发生密切的联系,因为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王文泸说,在十年前,很多中国人还不知道生态安全的概念。如今,这个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青海参与上海世博会,就是要告诉世人,三江源如果保护不好,对下游城市的发展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是青海馆“中华水塔三江源”这个主题和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看似很远、实际一脉相承的原因。“我们希望每个来参观青海馆的人、我们希望全世界都来关心关注三江源!”王文泸说,从这个意义上讲,青海馆开启了一扇让世人重新认识母亲河的窗户。
此外,世博会是推介青海展示青海的一个好机会,也是世人认识青海的好机会。王文泸说:“现在,大多数人对青海还是不太了解。说起青海,大家都想到草原、蓝天。其实,青海真正的价值是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功能。”对于青海,很多青海人现在也需要重新审视这片土地。王文泸告诉我们,去年,王令浚副省长亲自送海宝到各拉丹冬雪峰下,夜宿在牧民家里,他一夜未眠。归来后,写了一篇动情的文章,其中写道:不到三江源头,就不能全面了解青海省情。三江源的唯一性、独特性,是青海馆主题受到普遍认可的原因。
参与上海世博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省动员了多个部门和单位,青海馆从无到有集聚了无数青海人的智慧和努力。王文泸感慨地说:“参加世博会把我都掏空了。”(作者: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