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6月17日召开的青海省农牧民体育协会工作会议上获悉,省农牧民体育协会成立三届以来,我省农牧民体育得到了蓬勃发展。今年9月将在西宁举行全省第二届农牧民运动会。
省农牧民体协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做好体协工作的宗旨,探索出了一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社会力量积极兴办,农牧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牧民体育工作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省体育部门投入资金近亿元,先后安排雪炭工程14个,民康工程6个,路径工程221套,乡镇农牧民健身工程29个。
同时,体协创新全民健身活动机制,自2000年开始,配合有关部门先后为全省1.5万多名农牧区群众进行了“体质检测”,不仅了解了农牧区群众的的身体健康状况,还为利用“健康处方”指导健身活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几年来,该协会将农牧民体育健身活动同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各地乡风民俗结合,利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大力开展了农牧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对于丰富广大农牧区群众农闲时节的文化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牧民群众科学健身素养,形成崇尚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农牧民体育健身水平得到不断提升。2007年9月,我省举办了有19个地区、近2000名运动员及裁判参加的首届农牧民运动会,共举行了8个大项61个小项的比赛。先后6次组团参加了全国农民运动会,特别在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我省农牧民体育健儿取得了1金2银5铜和7个名次奖的好成绩。同时,创新活动体系,健立大众参与机制,“亿万农牧民健身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全省以民族特色和传统项目为主的篮球、民间射箭、赛马会、牦牛会及踢毽子、拉趴牛等小型多样、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在农牧区非常盛行,扭秧歌、锅庄舞已成为城镇农牧民日常健身的活动项目。 (作者:罗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