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省审计机关科学安排审计项目,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共审计1259个单位(项目),查处违规金额29241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975924万元,应上缴财政8351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5359万元;向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4件,涉案人员5人,涉案金额248万元。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宏观管理、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玉树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我省各级审计机关围绕“财政审计大格局”,共审计财政部门和预算执行单位201个,有力地促进了财政规范化管理和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深入开展政府性债务审计调查,对省本级、西宁市本级和湟中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政府性债务规模、结构、资金投向、管理现状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偿债责任归属,评价政府性债务的偿债风险,提出了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维护财政安全等方面的建议。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重点检查了省本级40多个社会团体和厅局所属企事业单位公款私存私放、设置账外账等问题,保障了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对全省农村牧区义务教育“普九”其他债务认定、2008至2010年“两基”教育经费、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进行了审计,完成了对黄南、海北、海东和西宁等地区实施的文化教育等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的审计调查工作。对三江源地区15个县市和省科技厅2008至2009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项目、全省30个县游牧民定居工程、全省38个县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等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配合审计署完成了对我省3个州(市、地)和4个县(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对西宁市本级和4个县(区)强农惠农资金落实到位情况的检查。
为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共调查了98个项目,发现10类近百个问题。对青海大剧院项目的立项、实施和工程进展情况,以及概算执行的真实性、建设程序、招投标等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提出了工作建议。(作者: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