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连县以文化创新为动力、文化惠民为突破口,积极实施公共文化惠民、文化保护挖掘、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及文艺作品创新四项工程,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2007年该县率先设立了文化发展基金,基金额从最初的每年10万元递增到现在的每年100万元。建成了鸿福体育场、文化馆综合办公大楼、展览馆、广场舞池、塑胶篮球场、室外电子显示屏等。完成了县城有线电视光纤改造工程,县自办节目覆盖面不断扩大,已传输到6个乡镇的16个村社。默勒镇综合文化站已经建成,其它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今年也将建成使用;建成16个农家书屋,为5个业余演出队配备了服装、音响等设备,为6个乡镇17个村的620户群众发放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接收设施。成立了县文工团,并提高了演职人员的工资待遇。
为有效保护好文化遗产,该县对已纳入国家级、省级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每人每年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和1000元的生活补助。制作了三张宣传推介光盘,多层面地反映了祁连丰富的资源、厚重的民俗和历史演变。积极开展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申报工作,阿柔逗曲、阿柔招婿婚俗、郭米则柔都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县现有文物单位13处,新普查和发现文物点61处。
为不断开拓文化市场,该县以祁连玉雕、刺绣、羊皮画、黑河奇石等工艺品为主的文化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并带动了一批文化专业中心户。为提高文化发展水平,该县以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为重点,着力打造文化品牌。组建了县文联,先后出版了《祁连山》等10余部文化丛书和杂志,先后创作了《祁连山下好牧场》等20余首反映祁连自然风光、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的音乐歌曲。(作者:王刚 包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