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湟中县立足县内文化资源丰富、民间传统文化活跃的实际,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大力实施“五大工程”,繁荣城乡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实施文化产业推进工程。依托塔尔寺旅游景点,以“八瓣莲花”民间工艺为品牌,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8家;着力打造“八瓣莲花”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立省内外销售网点500多家,建成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个;成立了民间工艺研发中心和8个民间艺术协会,在省内外举办“八瓣莲花”民间艺术展,推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为农民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了平台,目前,全县从事文化产业的农民从2万人增加到2.5万人,文化产业年产值由2.5亿元增加到3亿元。
——实施文化示范带动工程。把文化中心户建设作为发展农村文化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村民推荐、政府评审等方式,高标准筛选、大力度扶持,全县共培育市级文化中心户7户、县级文化中心户28户。并对有特殊技艺的免费提供创作场地和销售门店;对从事民间演艺活动的免费配备演出设备,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目前,镶丝唐卡协会共吸纳农村劳动力300多人,作品远销国内外,年收入几十万元;曲艺协会会员发展到700多人,每年开展曲艺演唱会近千场。该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绘画之乡”的基础上,又有4个乡镇被命名为“特色文化之乡”;5项文化项目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位民间艺人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实施文化教育培训工程。把文化培训作为农村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农业科技、劳务技能培训的同时,将“八瓣莲花”等民间艺术纳入“阳光工程”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依托职业技术学校、乡镇农民文化学校、藏文化艺术学校、文化企业、艺人作坊等,共培训农民30万人次,民间工艺培训2万人次,通过培训进入文化产业发展行列的将近1万人。教育部门还把民间文化艺术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当地文化艺术,接收艺术熏陶。
——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先后筹资500多万元,为207个村级文化室、42个农村剧团、47个曲艺队、10个皮影社、10个文化中心户配备了文化体育设备,新建村级篮球场53个,发放图书20余万册。全县农村社火队发展到267支、曲艺队发展到93个、业余剧团发展到26个。全县每年义务演出活动达到2000多场次,观众达到40万多人次。开展有一定规模的“三下乡”活动30多次,送电影下乡1200多场次。同时,积极筹集资金,免费为农村订报送刊,为农民建阅报栏、文化墙,组织开展文明道德、村规民约上墙活动,基本做到了让农民“抬头受教育,低头受熏陶,做事有标准,学习有榜样”的目标。
——实施文化新风培育工程。把文化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村演出团体的作用,把农业科技、法律知识、文明风尚、婚育新风、党建廉政等宣传内容融入其中,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说身边人的和谐事、演身边人的和谐戏,让农民听得进、学得来,在自娱自乐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明素质。目前,全县共创建国家级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乡镇2个,市级文明村镇15个,县级文明村106个,十星级文明户2.2万户,评选出各类道德模范150多名。(作者:苏建平 莫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