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12月7日,记者从省农牧厅在青海大学召开的首届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农业技术员培训班上获悉,为了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全面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我省利用4年时间,强化培训3000多名基层农技人员。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是国务院关于基层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推进示范县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完善“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
今年我省互助、乐都、大通、湟中、格尔木、共和、玛沁、玉树等15个县被列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
按照示范县建设要求,省农牧厅将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培训1100多人。这期有110多名优秀基层农技人员将全面系统的学习现代农业发展概况,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特点和模式,省内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发展动态,现代农业推广服务的理论、方法、模式、技巧和途径,以及农产品市场对信息的需求,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等。
据了解,我省将围绕主导产业,在每个农业示范县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牧业示范县培育500户,从而使每个建设示范县的科技示范户的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作者:寇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