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省召开的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一方面对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科学谋划和全面部署,一方面提出了建设文化名省的重大发展战略。
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青海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对自身全新使命的科学定位,是我们站在全球文化发展的趋势中,审时度势,确定下来的战略思想。
这样的认识,来自我们勇于担当文化使命的文化自觉,来自我们勇于彰显文化特色的文化自信,来自我们勇于建设文化名省的文化自强。我们就是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伟大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一个地区,尤其是地处边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强调文化的力量,既能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和谐社会关系,也能创造出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
事实上,身处中国西北角的青海,这些年在越来越广阔的舞台上频繁闪现出靓丽、生气勃勃的身影,其中我们得力于文化上的实惠和能量最大也最多。扳起指头数一数,我们就会看到近年来我省以较大力度进行了一系列文化创意,并且拥有了成功的范例。这中间最为世人称赏瞩目的有以诗意话语书写青海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以文化记忆再现青海的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交响音画传播青海的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以影像青海融入世界的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和世界山地记录片节,以昆仑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以对外文化传播为目标的“大美青海”展示推介活动,还有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体育品牌。这些既有青海自然人文内涵、又具有创新视角的品牌,已经成为我们进行文化创意的代表作。就是凭借着这些文化创意和文化范例,青海的名声不断熠熠生辉,不断传播到越来越多的人群当中,传播到越来越远的地方。青海在世人眼里的形象和记忆越来越清晰有力,越来越铿锵有声,一个欠发达的地区通过自己的文化力量,彰显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在今天,流露在青海人身上的那份切切实实的自信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因为在今天青海人不仅会为自己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自豪,今天的青海人更为自己在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前进而感奋不已。这样的双重的自豪感,让青海人迈开步伐,挺直腰杆,和世界对话。如果说张骞打通西域是历史上的一个光荣,那么,今天的青海人构建的一条从高原通向世界的大路,更宽更广,我们通过这条道路扩大开放、传播信息、增进交流、推动合作与发展,一个在不断开放中前进、发展的青海,就像大海上齐头并进的船队。每个青海人的耳边回响的是“划呀,划呀,向前划呀”的雄越高亢的呼号。(作者:马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