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2月8日电(记者吕雪莉)“十一五”期间,我国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着力加强科技攻关,在油气勘探、盐湖提锂等多方面共取得136项科技成果,科技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柴达木地区因资源富集而享有“聚宝盆”美誉,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和高原
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其发展对全国循环经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青海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西藏、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据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马杰介绍,自2005年试验区设立以来,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86项,在油气勘探开发和加工,盐湖提钾、提锂、提镁、提硼,有色金属采选及废矿利用等方面共取得136项科技成果,其中部分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比如青海锂业吸附法提锂技术、东台吉乃尔湖卤水提锂工业性试验、青海盐湖集团100万吨钾肥加工系统、盐湖镁资源氨法制取高纯镁砂产业化技术、铅锌多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中南大学与西部矿业共同研发的盐湖氯水镁锂硼联提技术等。
在技术引进方面,试验区相继引进了巴斯夫天然气裂解、海德鲁电解金属镁等国内外先进技术。目前,采用海德鲁电解金属镁技术的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使盐湖资源开发迈上了新台阶。
同时,试验区还依托盐湖集团等盐湖开发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科技创新联盟。
截至目前,柴达木相继被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确定为“西部大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为“柴达木盐湖化工及金属新材料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盐湖特色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