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依托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将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按照“顺布局、扩总量、提档次、育特色”的思路,不断强化扶持措施、优化技术服务、扩大规模效应、完善后续保障、注重市场对接,截至3月上旬,全县已累计建设日光温棚12731栋,设施农业已成为推进农业、农民“双增”的特色支柱产业。
在优化发展布局,提高种植效益方面,充分考虑全县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掌握市场需求,综合各类有利条件,按照“基地化带动、区域化布局”的模式,在抓紧马场垣乡团结村、金星村为核心的重点区域温棚建设的同时,采取点线结合、全面推进的办法,规模化推进总堡、巴州等乡镇温棚建设,温棚建设布局由点状、分散向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基地化发展。高标准温棚每栋补助标准达2.5万元,补助资金达2300万元,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注重新品种的引进推广,由传统的番茄、油白菜、辣椒等常规品种,逐步向人参果、西甜瓜、木瓜、红提葡萄、枇杷、大果樱桃等高档果品拓展。截至目前,已在马场垣乡金星村、川口镇综合功能区109栋温室种植高档果品,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以西甜瓜为例,每栋高标准温室年产量可达3000公斤,年产值可达3.6万元。2010年在总堡乡和巴州镇建成的800栋高标准温室,大面积生产红提葡萄、木瓜等高效设施果品,每栋温室收入达7万元左右,总收入在5600万元左右。
发挥技术优势,突出科技服务,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县农业部门采取技术人员包乡蹲点的方式,对农民在选址、育苗、种植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促进标准化生产。县菜篮子办公室8名技术人员在乡镇建立设施油桃、葡萄、人参果、西甜瓜等科技示范点8个,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及时解决农民在设施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示范引导农户应用标准化技术。2010年,还从安徽巢湖引进8名技术员,让他们在承包示范棚亲自操作、现场“坐诊”,并在全县巡回开展咨询服务活动,满足了农民在技术方面的迫切需求。(作者:马忠良 庞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