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02日 双击滚屏 |
新华社西宁12月1日电(记者何伟)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2005年截至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共完成投资40多亿元,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生态治理已取得显著效果。 李晓南说,工程实施5年来,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水源涵养功能有
所恢复,增水增草增收效果显著,黄河源头“千湖奇观”再度显现。 “在世界屋脊上修复生态环境,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李晓南说,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开了一个好头,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成效显著的三江源生态保护模式,对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都具有借鉴意义。 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省三江源区每年向中下游供水达600亿立方米,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被誉为“中华水塔”。 为了拯救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维护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生态平衡,2005年,国家投资75亿元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这是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 李晓南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面对玉树强烈地震灾难,三江源区各地根据不同实际,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生态保护,取得了“双赢”结果,确立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史上的新标尺。截至11月底,已完成年内投资量近11.6亿元,是前5年年均投资的3倍之多。(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