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青海新闻 >> 正文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谈青海科学发展之路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树立青海意识,推动“四个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谈青海科学发展之路

  青海在全国具有生态上、资源上和维护稳定上的重要战略地位。如今,青海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为了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奋斗目标,青海省领导不断明确发展目标与思路措施,提出了具有青海特点的“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就青海的发展、建设,本报记者采访了青海省委书记强卫。

  大美青海

  记者:作为青海省委书记,您眼中的青海是一个怎样的青海?

  强卫:作为青海人,我眼中的青海,首先是一个大美青海。大美青海,美在风俗淳朴,人民可爱。这是青海的人文美。青海人热爱生活,勤劳勇敢。千百年来,青海人在与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的斗争中坚韧不拔、生生不息,在与贫困落后的斗争中,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在这次玉树的抗震救灾斗争中,这种热爱生活、奋力抗争的精神体现地更为充分,为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眼中的青海,美在地域辽阔、山川壮丽,这是青海的形象美;美在历史悠久、文化多元,这是青海的内涵美;美在地位重要,蓄势勃发,这是青海的发展美;我眼中的青海,还是一个奋进的青海。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个一穷二白、民生凋敝的旧青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人民幸福的新青海。我眼中的青海,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青海。初到青海,我就深深地被这片土地所吸引、所感动。我对青海的总体印象是两句话:第一句话,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委员长曾经说过的“青海是祖国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第二句话,“青海是祖国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说可爱,是因为青海具有神奇的人文景观和壮美的自然风光;说重要,是因为青海地大物博、资源富集,生态地位突出。在青海工作三年多,对我来说,经历了一个对青海由不熟悉到逐渐了解再到完全融入的过程,现在,我已经完完全全爱上了青海。我可以自豪地说,青海是一个只要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这块土地上有一种令人振奋的精神,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感动,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青海的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大气之美、磅礴之美、雄奇之美,这种喷涌而出的“大美”,你必须亲身去体验,去感悟。

  青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

  记者:您认为“青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说?

  强卫: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青海在全国具有生态上、资源上和维护稳定上的重要战略地位。一是在生态地位上,黄河49%、长江26%、澜沧江16%和黑河40%的水量源于青海,而且都是无污染、清洁的水质,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之称。“三江源”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青海湖流域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青海还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生态屏障。二是在资源地位上,青海资源富集,地大物博,拥有经济价值十分巨大的水能、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煤炭等资源。在已探明的129种矿产资源中,有54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23种储量居全国前三位,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有望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接替地区。太阳辐射能量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青海还有特有的高原动植物资源、农牧业资源、旅游业资源等,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储量如此可观的资源,丰富又集中,资源间关联配套性强、融合度高。三是在稳定地位上,青海地处西北地区中心地带,东部与甘肃相邻,西部与新疆相接,南部与西藏和四川接壤,历史上著名的羌中道、丝绸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在这里贯通。随着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三江源机场的建成运行,以及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工程开工建设和格尔木至敦煌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格尔木至成都铁路的规划建设,青海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的地位必将越来越突出。青海又是多民族、多宗教省份。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6.3%,是除西藏以外全国国土面积最大的藏族聚居区,民族自治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世居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藏族、土族、蒙古族基本上全民信仰藏传佛教。青海还是昆仑神话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种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交汇的格局以及特殊而重要的区位位置,赋予青海在维护民族团结、边疆安定上的重要职责。

  树立和倡导青海意识

  记者:您到青海后不久就提出了青海意识,请您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和倡导青海意识?

  强卫:青海意识就是了解青海、热爱青海、重视青海,以青海为荣、为青海自豪,扬青海美名、促青海发展的意识。提出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源于我们对青海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和省情特点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围绕市场、技术、资源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包括我省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国内看,全国各地竞相发展,我们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非但没有缩小,有些方面还在不断拉大。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分别是4132.5元、1699.4元,2009年这两项主要指标与全国的差距扩大到4483.2元、1806.9元。从自身看,到2020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在今后10年中,全国每年保持5%以上的增速就可以实现,而青海要达到全国翻两番的量值的平均水平,每年则需要保持9%以上的速度才能实现,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压力和挑战,在2007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全省干部群众保持一种奋发向上、昂扬进取的干劲,也就是说,要让大家有一种精气神。其主要内涵是:自信,就是要以不甘落后、与时俱进的决心,奋力加快发展步伐,不断增创青海新优势,打造青海新品牌,展示青海新形象;开放,就是要以主动融入、包容四海的胸怀,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不断丰富发展新内涵,拓展发展新空间,集聚发展新实力;创新,就是要以求新思变、敢为人先的勇气,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营造创业新环境,激发创造新活力,提高发展新水平。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把青海意识转变为加快青海发展的思想动力和实际行动,我们重点从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干部素质入手,要求要切实增强执行力和内驱力。如果把我们的事业比作一辆疾驶的汽车,干部的执行力就如同汽车的传输系统,干部的内驱力就如同汽车的动力系统。传输系统不畅、动力系统不灵,汽车就会行之不远;执行力不强、内驱力不足,新青海建设就会徘徊不前。强化执行力,就是对于已经制定和形成的目标和政策,必须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手,不见成效不收兵。对人民群众拥护的科学决策不能朝令夕改,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增强内驱力,就是要彻底改变“推一推走一走、拨一拨动一动、不推不拨就不前”的工作状态,激发自我加压、自我进步的内在动力,树立“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奋进精神,以“有志者事竟成”的激情和韧劲,瞄准先进地区,树立一流标准,增添工作热情,鼓足干事劲头,一件一件坚持不懈地做好建设新青海的每一项工作。当前,青海意识已经成为我们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

  记者:您在青海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要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您认为怎样才能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这一战略目标?

  强卫: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们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奋斗目标。建设新青海的宏伟目标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奋斗历程,需要循序渐进,分两步走。具体讲,第一步是,从现在起到2012年,确保强基础、上台阶,人均生产总值在突破3000美元的基础上,力争达到或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第二步是,到2020年,实现提水平、达目标,生产总值在“十一五”末翻番基础上再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努力使青海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让青海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断明确发展目标与思路措施。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三大任务、六大战略、四个转变的思路。“三大任务”就是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护生态作为重要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六大战略”就是大力实施科教兴青、人才强省、资源转换、开放融入、民众创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四个转变”就是着力实现经济建设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转变,着力实现改革开放由相对封闭、较低层次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转变,着力实现人民生活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转变,着力实现民族、区域发展不平衡向共同繁荣进步转变。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我们又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之后,我们又在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就是全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可以说,“四个发展”的提出,是省委立足省情实际对青海发展思路做出的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青海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

  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

  记者:您能否具体阐释一下“四个发展”的主要内涵?

  强卫: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四位一体,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

  跨越发展是基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不够是青海最大的省情。加快发展是解决青海所有问题的关键。青海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地区,要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迅速扩张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规模;就必须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实现经济增长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绿色发展是本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盼。推动绿色发展,最终要在青海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生态地位重要的地区,努力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这里我要重点谈一下,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大力培育、发展和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特别是新能源产业是推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综合青海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我们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一方面,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着力构建从多晶硅到光伏并网发电的完整光伏产业体系,建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光伏产业和风力发电基地;另一方面,依托青海新材料产业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型电子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努力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成为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需要强调的是,推动绿色发展,要在干部政绩考核问题上换一换“指挥棒”,用“绿色考核体系”代替传统的GDP考核,同时,要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扶持政策,搞好区域布局,建立健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做好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企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主体,要强化对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企业应用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加强绿色管理。要树立和强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理念,形成政府主导推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积极参与的绿色发展格局。

  和谐发展是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青海经济发展滞后,民生保障水平较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是全省人民的迫切要求。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对于实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谐发展,重点在于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继续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的思路,集中有限财力,切实解决重点领域和重点群体的民生问题,逐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二是协调好利益关系。要把协调利益关系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在协调利益关系中促进社会和谐。三是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四是巩固好和谐发展基础。主要是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城乡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平安青海建设。

  统筹发展是保障。青海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异常繁重。我们要始终牢固树立统筹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总揽全局,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紧紧抓住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新格局这三个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总之,要把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摆在战略和全局的位置来抓,真正做到在“四个发展”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四个发展”,不断推动全省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国家建设离不开强大的精神道德力量

  记者:请您谈谈哲学社会科学在新青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卫: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同样也需要强大的精神道德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不能没有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投身于青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针,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经济社会调查、学术交流与理论宣传,注重研究探讨青海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中的各类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生产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与青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特色优长学科较为完备、具有相当科研实力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生产出了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精品力作,涌现出了一批扎根高原、潜心治学、甘于奉献的学者专家。

  当前,青海经济社会建设已进入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着力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新形势、新任务对哲学社会科学赋予了更高的使命:第一,中央和省委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使之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建设实践当中。第二,在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不断提升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精神激励、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开放交融、平安维稳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推出更多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对科学决策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第三,对外交流的日趋频繁和思想意识的多元并呈,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理论阐释的说服力、感染力,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越来越倚重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更加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对青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期望与要求。

  强卫: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有更大作为,同时,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素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趁势而进、抢抓机遇,结合青海发展的新变化,结合青海改革开放的新实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系统研究,深入阐释和宣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转化为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重大部署,着力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综合集成研究,加强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和咨询,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要把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基础研究带动现实问题研究,提升现实问题研究的层次与水平,更好地服务现实,服务大局。要瞄准学术发展前沿,大力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在特色优长学科领域抢占制高点。要善于从青海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把成功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的理论,不断打开新的理论视野,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哲学社会科学是与时俱进、常新常青的领驭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伟大事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领研究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遵循学术诚信,开拓创新,勤奋耕耘,勇攀学术高峰,积极投身于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为青海经济社会的腾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者:赵晓)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互助福海农林牧综合开发种植场取得显著成效
下一篇:没有了
点击排行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最新更新
[经济动态]重庆两银行违规发放近10亿个人房贷受罚
[经济动态]中国出口企业受困欧元贬值
[经济动态]消息称国内成品油价涨价窗口已关闭
[经济动态]监察部曝工程腐败案涉金高达2200万 房产
[经济动态]国务院参事首次集体调研区域经济
[经济动态]打击楼市投机引经转商套利潮:半夜排队
[经济动态]德国和法国今日联合承诺解决欧洲债务问
[经济动态]综述:美股暴跌 创一年多来单日跌幅纪录
[经济动态]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 从量改从价
[经济动态]坏账率3.5%创新高 信用卡风险隐现
[经济动态]医改满一年 总投入3900亿
[经济动态]股指期货21日迎来首个交割日,市场料无
[经济动态]房地产边缘化前兆:大规模城市化行将结
[技术创新]富士康模式:被忽略发展权的工人必然不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