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青海新闻 >> 正文
 
西部新地标:浓缩十年奋斗路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新华网北京1月3日电 题:西部新地标:浓缩十年奋斗路

    记者 江国成、安蓓、齐中熙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一条钢铁巨龙穿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沿长江源、错那湖、羌塘草原,直至“日光城”拉萨,打开了雪域高原走向繁荣发展的“幸福天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青藏铁路共运送旅客近千万人次,运送货物超过6000万吨。

    像青藏铁路一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上百个重点工程陆续开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退耕还林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陆续建成,成为我国西部广袤土地上的新地标,标注着西部大开发10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

    交通新地标:拉近西部与世界的距离

    2001年,青海省同仁县曲库乡贾加村藏族牧民羊吉布才让用了3天3夜坐汽车去拉萨朝佛。青藏铁路通车后,只要一天一夜就能到拉萨。“青藏天路,扎西德勒!”羊吉布才让说。

    2006年7月1日,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75%的进出藏物资由这条铁路承担,当地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优势产业获得发展,沿线农牧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思想观念更是发生了深刻变化。

    西部,是中国发展的又一个增长极。10年前,我国决定在68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3.5亿多人口的广袤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建设新西部的宏伟篇章。10年来,一条条铁路、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机场在西部开工建设,一条条交通大动脉为西部与内陆经贸往来搭建起便捷的通途。

    ——临策铁路、兰新铁路乌精二线、精伊霍铁路通车运营,兰渝铁路、成都至兰州铁路、重庆至贵阳铁路开工建设。西部地区累计新建铁路超过8000公里,截至2008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近3万公里。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1.6万公里全线贯通,西部8条省际干线共1.8万公里即将全面建成。2000年至2008年,西部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8.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27公里。

    ——到2008年底,西部民用运输机场达79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49.4%。

    一个个西部交通新地标的建设,连通的不仅是“天堑”,更是西部人民奔富裕的康庄大道。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说,交通便利带来的投资环境改善,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活力的释放。西部地区经济10年来年均增长率超过11%,高于西部大开发前10年的平均增长率,也高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速。

    西部大开发10周年 王正伟:宁夏平原成塞上江南新天府
    能源动脉新地标:构造中国能源新格局

    截至2009年12月10日,主供气源塔里木油田已累计向西气东输工程供气逾600亿立方米,来自西北的清洁能源为长江三角洲及沿线经济发展注入澎湃持久的动力。

    西起新疆轮南、东至上海,全长约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2月实现全线供气以来,已成为带动我国东西部及沿线经济发展、优化能源结构的纽带,3000余家工业企业和近3亿人口从中受益。每年,经该管道运输的天然气近170亿立方米,可替代22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有害物质104万吨。

    在此基础上,一条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香港、东达上海,全长8704公里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正在兴建。这条连接14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点工程在2011年建成后,年输气能力可达300亿立方米。

    西部大开发10年来,一条条能源大动脉投入使用,在拉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我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的经济起飞奠定了丰富的能源资源基础。

    在西北和西南地区,蕴藏着全国69%的煤炭和77%的水能资源。而东部沿海城市能源匮乏,工厂企业不时遭遇拉闸限电。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着眼于西部丰富的能源资源开发与东部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西电东送”规划适时推进,从西南地区通向广东,从三峡通向华东、广东,从西北地区通向华北和山东,架起了东西互赢的电力桥梁。

    “我国从西向东输送能源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并将随着特高压电网以及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一步发展。这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生态新地标:筑就绿色屏障

    近四年来,石羊河下游的甘肃民勤县累计完成工程压沙9.52万亩,新增人工造林面积23.28万亩,封沙育林(草)35万亩,退牧还草120万亩;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193.75万亩,植被覆盖率达25%。

    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的夹击下,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面积94.5%的民勤,正在努力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不让这片绿洲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无论是雪域高原、塞上江南,还是大漠戈壁、茫茫草原,神奇壮丽的西部令人神往,这里更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生态保护状况关系到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到从生态脆弱地区“退出”居民,在西部大开发实施的10年中,一个“退”字,正塑造着一个新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有关负责人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大力增加和恢复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减轻,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

    一个个“生态新地标”正在西部崛起。

    ——1999年至2008年,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任务4.03亿亩,工程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00万农户、1.24亿农民。根据现有政策,中央共将投入4337亿元。退耕还林工程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创举。

    ——同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有效保护了13.9亿亩森林资源,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60%;新增森林面积9500万亩;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13个省(区、市)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

    ——同期,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治理任务12700万亩,土壤风蚀和水蚀明显降低,大气释尘量减少。

    ……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西部生态屏障,协调人与自然发展,始终是西部开发的重要任务。10年来,不断扩展的绿色给西部带来了新希望。随着生态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新西部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日元贷款青海湖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没有了
点击排行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重要通知]省经委关于开展2009年青海省银河培训的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经济动态]2010年IT技术主流:绿色
[经济动态]交银ETF事件后续:套利者返还收益
[经济动态]国有金融高管“换班”下一站:金控集团
[经济动态]券商集合理财深陷多重困局
[经济动态]建言企业拉美淘金 中信保发布新版全球风
[经济动态]制造业乍暖还寒 内外夹击前景不乐观
[经济动态]央行助推小额信贷 普惠金融协调委员会成
[经济动态]银监会“戏份”加码:担纲宏观经济微调
[政策法规]税务机关4年征收百姓“养命钱”1. 8万亿
[政策法规]车辆购置税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 
[政策法规]全国百家动漫企业将享税收优惠 
[技术创新]有啊:12月掀2009网购最高峰 销售额暴增
[技术创新]联想笔记本首用AMD处理器 本月中旬国内
[时政要闻]雪后北京叶子菜价格上涨 三千吨储备菜稳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