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与全国比经济总量不大,但青海人民的幸福指数不能比别人低。”这是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作出的最为厚重的民生承诺。
为了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千方百计扩投资、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建生态、促和谐,创造了青海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基础设施成效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新纪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省民生事业发展的黄金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这促使我们在推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目前,我省城乡居民收入还明显低于全国水平,特别是全省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公平性差异很大,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长和共享式发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当前,要切实稳住物价,下大气力抓好住房建设,统筹推进社会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取得重要突破。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对青海来讲,由于多民族、多宗教和西部重要战略地位的特殊省情,改善民生还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政治意义。下决心、花气力不断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责任所系。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投入,加大力度,科学谋划,精心实施,确保“十二五”时期若干重要民生指标取得重大突破,力争走在西部前列。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把民生工作放在首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实现群众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有机统一,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只要我们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举措,我们就能不断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作者:青海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