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是老生常谈,之所以“老生”还要“常谈”,是因为有的问题必须面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指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喜欢攀比薪水、地位高低,希望工作舒适,有的大学生不愿去做村官,不愿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并不是那里不需要他们,也不是那里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而是他们觉得没面子。这个观念必须改变。”
近日,笔者到海北藏族自治州采访,在当地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海晏县瑞丰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瑞丰公司急需一名经理办公室秘书,工作以文案为主。今年瑞丰公司负责人数次到省城参加招聘会,招聘秘书,月薪两千多元,企业缴纳“两金”,包吃住,但无人应聘。通过对省城十几场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的采访,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一些毕业生并未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也不了解社会需求趋势,他们未将一个岗位、一个职业当作整个职业生涯的起点来看待。超过半数的毕业生,把考公务员摆在职业规划的首位。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就业岗位、机会非常有限,不能把就业期望仅限于此。到基层工作也是就业,特别是到城市社区、到农村基层就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的广泛领域和主要方向。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灵活就业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就业方式。正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就业局公益岗位见习的董良祎说:“我曾在乡村见习,当村官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在基层可以知道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头疼脑热,这对今后从事任何工作都有用。”通过大量采访,我们看到,企业、社区、农村基层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这对毕业生自身能力的提升、阅历的增长非常有帮助。
今日本报A4版报道的大学毕业生吉美才让在基层创业的故事,希望能为毕业生提供借鉴。(作者:崔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