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省教育投入将向农牧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优先安排教育支出,确保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这是记者昨日从全省教育大会上了解到的。
教育投入向农牧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努力提高教育服务的公平性和覆盖面。
教育投入将进一步向全省农牧区和民族地区倾斜,重点支持校舍安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支持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支持农牧区及藏区发展学前教育及“双语”教学,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的发展。
规范教育收费
省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督制度,严格教育收费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落实教育收费听证制度,强化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收费和价格政策,努力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幼儿园收费秩序;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收费进行专项治理,切实把国家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把各级公办、民办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生活用电、用水、用气价格实行居民类价格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减轻学校和学生负担。
在西宁、海东改扩建示范性高中
省教育厅将立足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将实施高中带动战略,在西宁、海东地区改建、扩建或新建具有带动作用的示范性高中,支持各州在州府所在地或人口集中的县办好一所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和质量较高的普通高级中学。完善义务教育免试相对就近入学具体办法,大幅度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向薄弱初中分配比例,解决学生“择校难”的问题。
加快建设青海“三江源”民族中学
教育部门将加快校舍建设,争取在三年内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做到校舍安全、实用、够用。在城镇办好一批公办骨干和示范性幼儿园,探索解决农牧区人口居住分散条件下如何办园的有效途径。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扶优扶强一批重点学校,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例达到大体相当水平。加快建设青海“三江源”民族中学,积极推进异地办校、办班,为少数民族学生接受良好教育创造条件。
加大投入促进教育经费稳定增长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在安排本级预算和使用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增量过程中,体现法定增长要求,确保生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
优先安排教育支出。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财政资金进一步向教育倾斜,确保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作者:陈俊 黄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