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里,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完成科研攻关课题10项,其中9项通过省级验收;成功选育出“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等9个三江源适宜种植的牧草新品种;完成三江源工程专用技术标准9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95项。
据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中,我省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省三江源办、省科技厅共同组织和发动省内重点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深入调研、大胆创新,圆满完成了“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本底调查”等10项科研课题的预定科研任务,取得了实际成果。这10项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有效推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科学发展,对三江源生态环境的长效保护及强化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和特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项目实施部门和地区坚持科技主导,注重让科技在建设中唱主角、起作用、增效益。省农牧厅、农牧公司在治理鼠害上大力推广和研制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使三江源天然草原上曾经鼠害成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省林业局也充分利用网围栏保护人工补植恢复技术等,强化沙漠化土地治理,使三江源土地沙漠化趋势整体减缓。(作者: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