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上海世博园举行的“青海活动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者特别强调了我省非物质文化的多样性,并以此吸引了媒体关注。
青海省民族文化资源源远流长、丰富灿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青海人借世博会舞台推出自己独特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是因为这是青海的骄傲,青海可以此为荣,借世博舞台,让人了解青海非物质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把对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关注青海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弘扬者。
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人文环境,使其民族文化原生态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许多在内地早已消失的文化形态和种类,在青海至今还有保存和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博大深厚,使整个青海置身于民俗的海洋,内涵包容有物质文化、宗教文化、文化艺术生产工艺等各个文化层面,青海的民族民间艺术又因其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状况和社会条件而各具特色,充分体现出农耕性、地域性、民俗性、宗教性的特征,同时高阔博大、雄奇险峻的自然条件,粗犷淳厚、质朴纯真的风土民情,又为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壤和艺术根基。
历史给青海留下了许多多样性的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精神魂脉,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是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发展的需要。世博会是青海人有意识、有目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一环。适度开发,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推陈出新,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大放异彩的需求。(作者: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