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4月3日电(记者文贻炜)在有中国“聚宝盆”之称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青海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王志强认为应强化五项重点。
强化政策导向。一是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长时期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措施,征收资源税,将以往仅对石油和煤炭征收的能源税扩大到所
有化石燃料;二是对循环经济项目在产业政策上予以优先支持;三是政府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引导支持循环经济项目。
关键技术研发。一是依托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省内有关院所和高校,联合国内各类研究机构,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科研体系;二是选好课题,对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关键工艺技术进行重点攻关;三是选择西部矿业、盐湖集团、省投资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实施循环经济项目,进行联合研发,技术攻关;四是政府财政要加大循环经济项目技术研发的投入,通过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引导科技人才进入工业园区、资源型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力量。
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大力引进,通过各种途径招聘海外专业人才和外国专家,通过他们承担科研课题,培养本地人才;二是通过院校培养,选送优秀职工到大专院校进行定向培养,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大量技术工人;三是落实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使各类人才尽快成长。
金融支持。一是充分利用银行信贷资金,通过银、政、企合作,强化信用建设,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融资作用,优先支持国有集团公司和中小企业在国内上市,融资用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三是加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重点支持成长型中小型循环经济项目。
发挥企业责任。在企业内部推行减少废弃物、促进循环再利用的自主行动计划,把技术开发与普及作为实现减排目标最为关键因素;在企业外部,通过更高的循环经济行动目标、建立自然保护协议会和基金、要求企业公布环境报告书等措施,不断动员企业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构筑循环型生产经营模式的绿色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