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青海新闻 >> 正文
 
社科理论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四个发展座谈会综述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前不久,省委召开了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四个发展专题研讨会,按照这次专题研讨会精神,8月17日,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社科院、青海日报社、省发改委共同举办座谈会,组织专家、学者就我省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不断在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成功之路上取得新突破这一话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思想认识上高度

  与会同志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青海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所有发展特点和困难,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大家一定要在思想认识上上高度。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孙发平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青海破解当前发展难题、谋划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不仅如此,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青海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相差巨大,经济基础参差不齐。既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西宁,也有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的广大农村牧区,既有资源富集、工业化水平较高的柴达木盆地,也有资源开发受限、生产方式仍以游牧为主的三江源地区,既有自然条件较好、现代农业初具雏形的河谷川水地区,也有高寒缺氧、靠天吃饭的浅山脑山地区。因此,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各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

  省经委综合处处长侯自进认为,现阶段,我省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推动了物价上涨,能源、原材料和运输供求紧张;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30%左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远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面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来推动发展,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益等措施加紧转变发展方式,否则,我们就很有可能在全国乃至世界新一轮结构调整中掉队落伍,与全国甚至与西部其它省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青海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认为,我们要充分认识转变发展方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转变发展方式不能急于求成,要科学稳步推进,加快推进青海转变发展方式要做到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用改革和创新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增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立足青海实际,建立健全产业、投资、财税、土地、水资源、科技、环境等政策。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杨春英说,转变青海工业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当前,青海刚刚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仍然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工业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资源能源消耗的依赖过高等深层次问题,呈现“四高、三低、一小”的特征。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是推动青海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惟一选择和根本出路。作为资源大省和生态大省,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内在规律决定了要实现青海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换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使绿色发展成为青海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结合实际见深度

  大家认为,青海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立足省情实际,在“四个发展”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四个发展”。工作中要着力处理好发挥资源优势与实施生态立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改善民生与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与创新驱动等五个重大关系,结合青海实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要见深度。

  省委党校教育长、教授马洪波认为,今年以来全球极端性气候事件频发的事实更是提醒人们,减缓全球变暖,拯救地球家园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作为一个地处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头、环境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端重要且极端脆弱的西部欠发达省区,我省必须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推动跨越发展之路。绿色发展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它不同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而是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协调。也就是在发展中,将利用尽量少的资源,同时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绿色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发展模式与传统工业化下的黑色发展模式具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说黑色发展是不要“绿”只要“金”的话,绿色发展则是既要“绿”也要“金”。

  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副教授杨皓然说,为实现“经济社会促进生态发展”,进一步提升生态资源发展能力,进而形成生态能力和经济社会能力不断相互作用、相互提高,实现两者螺旋上升的和谐发展局面,我们要以生态驱动动力为引擎,启动生态能力驱动的“四轮”发展模式,即驱动主体、驱动载体、驱动动力和驱动反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发挥好政府在生态能力驱动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好产业、技术等在生态能力驱动中的载体作用,发挥好生态能力的驱动动力作用,发挥好生态能力驱动的反馈作用。

  青海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鲁临琴说,推进青海藏区的跨越式发展,从大的方面说,一是在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努力探索出生态环境和发展条件等多重制约和挑战下的藏区经济发展成功之路。二是要更加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等工作,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三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四是加大藏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藏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注意研究和解决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藏区宗教管理的新模式新办法,提高藏区社会管理能力,加强党在藏区的执政能力建设。

  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副研究员苏海红认为,发展绿色经济是青海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而绿色经济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青海“未富先转”,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付出的成本会更大,应紧抓我国“绿色新政”的政策取向,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支持青海藏区发展的政策机遇,乘势而为,积极构建绿色经济体系,促进资源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变。一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二要加快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要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内生动力和活力。四要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支撑绿色经济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新引擎。

  推进落实加速度

  大家认为,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持之以恒地真抓实干,做到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要在推进落实上加速度。

  省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部主任、教授苏多杰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青海“四个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青海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青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育种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拥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工业技术和企业。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青海最有基础,最具优势条件,能够率先突破的一些新领域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生物科技、节能环保等产业。

  青海大学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副主任、教授李双元说,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需要构建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中心,五项措施”。一个中心,就是以培育新型农牧民为中心。五项措施,即一是健全农牧民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保证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依据比较优势,做强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牧业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高特色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牧区草地流转的制度建设,完善草地流转机制;五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生态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忠兵认为,增加收入、扩大消费、改善民生,既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根本举措。在青海,受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能力有限,投资———消费比例失调,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严重不足。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青海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必须高度重视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应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举措。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傲洋认为,青海应加快推进和完善服务业改革,对适宜的服务业领域大胆进行市场化改革,除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外的领域,应实现由“政府办”向“社会办”的转变。一是区分基本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的界限,合理划分服务业中的竞争性和公益性行业,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把竞争性行业逐步推向市场。二要对一些短期内完全放开进入有难度的行业,尽快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在非自然垄断性业务中,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三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竞争和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高原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四是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的改革步伐,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五是打破行政区划、所有制和行业等限制,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改革和整合。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华说,青海农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低,大部分地区还处于“靠天吃饭”的自然经济状态。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是青海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集中攻关,着力实施循环农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三大工程;开展培训,提高素质,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徐建龙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动脉和枢纽,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要素,我省要推进“四个发展”,发挥金融的作用,除了引进金融人才外,还要大力培养金融人才。解决青海金融人才短缺问题,应以省内培养为主,省外引进为辅,省内培养既要依靠短期培训,更要依靠高校教育。(作者:莫自才)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西部开发十年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下一篇:天峻新源镇羔羊育肥经济带项目示范基地陆续动工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地税局] “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座谈会在天津召
[政策法规]关于取消合并纳税后以前年度尚未弥补亏
[政策法规]关于上海世博会台湾馆和台北城市最佳实
[创业指南]北京所有医保医院年内将实现“同药同价
[财经新闻]5年后北京拥堵超极限 车速可能低于15公
[财经新闻]雪花啤酒怪招迭出 疑似恶性竞争被亮“黄
[财经新闻]中国谋求稀土话语权效果初现 日本加入抗
[财经新闻]LG一款手机电池无故发热 遭到消费者屡次
[财经新闻]全国妇联调查报告:女性幸福感北京倒数
[财经新闻]18家基金公司上半年亏损1548亿元
[财经新闻]芹菜在京产销链调查:菜市场加价近一倍
[财经新闻]北京农商行骗贷案受贿行长辩称:年薪10
[财经新闻]房地产调控渐入佳境 外资乘机“抄底”
[财经新闻]河南航空客机失事 大股东深航总裁赶赴现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