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2011年6月至7月,全省七个州市地(不含玉树州)的321个乡镇集中进行了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
省委对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高度重视,成立全省州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协调小组,下发《关于做好2011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州县乡党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省委书记强卫对做好乡镇换届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省委组织部专门召开州县乡换届工作座谈会作出部署,先后印发《关于做好州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多次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州县乡三级相应成立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镇换届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并从纪检、组织、宣传等相关部门抽调经验丰富、党性强、业务精的干部组成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加强具体指导,保证换届工作始终不偏离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把握导向,依法办事,严明纪律,保证了乡镇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认真制定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方案和人事方案,开展干部考察、换届宣传培训、代表选举、组织选举等各项工作。严格执行换届选举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注重规范选举程序、方法和步骤,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做到了法定的程序不变通、规定的步骤不减少,确保了选举程序的合法性、选举过程的公开性和选举结果的有效性。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纪委、中组部《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和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认真落实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几项具体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换届纪律要求。整个换届选举期间,省委组织部没有接到一起涉及乡镇换届选举的举报信访件,形成了政通人和、心平气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此次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共选举产生乡镇领导班子成员2745名,乡镇党委委员2422名;乡镇党委书记321名,人大主席团主席278名,乡镇长318名,纪委书记320名,新提任干部1200名。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了乡镇领导班子,达到了省委提出的培养“三个干事”干部队伍、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素质、增强乡镇班子整体功能、选好配强乡镇党政正职的目标要求。绝大多数换届人选高票或全票当选,较好地实现了组织意图。
乡镇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当选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6.34岁,比上届下降0.18岁。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1080名, 占班子成员总数的39.3%,比上届增加306名。注意配备其他年龄段的优秀干部,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663名,占总数的97%,较上届提高15个百分点,乡镇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妇女干部378名,占13.8%,37名妇女干部担任乡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少数民族干部1585名,占57.7%,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有所增加。班子结构性比例均达到或超过中央和省委规定的目标,形成了一支文化层次高、专业结构合理的乡镇领导干部队伍,班子整体功能得到增强。
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有计划有重点地交流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满10年的干部,以及因工作需要交流的干部。在这次乡镇换届中,全省干部交流总数达1635人,新进领导班子的干部中异地任职的841人,分别占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总数的59.6%和30.6%,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交流229名,占交流总数的14%,占党政主要领导职数的35.7%;年轻干部交流438名,占16%;在同一职位上任满10年的干部交流13名,乡镇轮岗、县乡交流114名,占4.2%,有效解决了乡镇干部队伍流动慢、创新能力和工作激情下降等问题,形成了干部队伍"五湖四海"、团结共事的氛围。
乡镇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在换届工作中,通过认真起草和审议工作报告,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修订完善或调整确定新的工作思路、发展规划、措施办法,明确了未来五年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形成了更清晰的发展思路、更明确的发展目标、更符合实际的发展途径,使省委"四个发展"要求落实在基层有了更可靠的保证。
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在换届工作中,各地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探索创新干部选任方式途径,充分扩大民主参与渠道,全面落实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阳光操作,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全程监督,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干部监督制度体系,营造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有效防止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树立了看发展实绩、重群众评价的选人用人导向,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得到提高。
州县换届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通过换届选举,发扬民主、推进改革、严肃纪律等重大举措以及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得到有效落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政策、摸排情况、调处矛盾、解决问题的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的工作手段得到充分运用,各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一次党性党风党纪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为做好州县换届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作者:青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