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第一个人大代表培训基地见闻
10月17日,在天峻县315国道北侧矗立起了一栋造型别致、墙体为白色的三层框架结构单面大楼。这是天峻县建成的我省首家人大代表培训基地。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的素质,关乎着人大代表职能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决定着人大工作的质量。为了使代表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我们新建了代表培训基地,为人大代表培训工作搭建一个平台,以此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的素质,发挥好基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通过基层人大代表,向广大牧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技能。”天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措对记者说。
走进新修建的天峻县人大代表培训基地,刚刚粉刷完的楼道及会议室还散发着浓浓的油漆和大白粉的味道,一楼是小型会议室、图书室等,二楼是办公室、多媒体教室、休息室及可容纳70多人的多功能会议室,工作人员正在安装多媒体设备。三楼是可接待26名代表住宿的标准间,床铺配备一新。大楼的后面是可容纳百人就餐的餐饮中心。
培训基地,凝聚着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心血。据了解,为了该培训基地的批准立项,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措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培训基地于2008年8月批准立项,总投资412万元、占地面积4080平方米。同年10月施工建设,2010年9月竣工。
谈及建立培训基地的初衷,彭措说,天峻县是纯牧业县,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的影响,这里的农牧民接受教育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尽管现在信息这样发达,但是许多牧民、包括一些基层人大代表,在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领域是行家里手,但对国家机关的职能作用不甚了解,对党的政策也掌握的不透,特别是遇到经济纠纷、涉及法律法规问题时更是一头雾水。遇到牧民发生经济纠纷,向他们求助时,不知道该怎么办。牧民群众找到好的商机、却不知如何申报项目、如何办理相关的手续,更不懂得申请专利、商标。
“要想富,首先要脑袋‘富’。要提高农牧民的素质,我们采取从提高代表素质入手。因为人大代表广泛联系着人民群众,建设一个比较规范、规模较大的培训中心,通过规范化、经常化的培训工作,提高各级人大代表的素质,让代表的思想先‘活’起来,再发挥代表作用,通过代表向广大牧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经营知识和技能,这样,代表的作用得到了发挥,广大农牧民群众也得到实惠。天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革说。”
据了解,天峻县人大常委会在培训基地未建立之前,就利用夏季牧民的帐篷、一些单位的会议室等,邀请县工商局、国土资源局、司法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授课,一方面讲解政府部门职能,另一方向代表们详细讲解合同法、食品安全法、商标法,资源保护法以及养殖技能知识。通过代表将有关国家政策和法律知识普及到牧民当中,使得牧区群众的政策、法律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仅2009年6月份至今,县人大共举办了为期2-3天的培训8期,参加培训的人大代表173名。
“有了代表培训基地,我们再也不用到处打‘游击’了。”新源镇人大代表李毅栋说。
“通过培训我知道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该如何成为人民的代言人,如何就农牧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架起沟通人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真正发挥人大代表‘下情上达、下情上达’的作用,为民解难,分忧,办实事。”来自教育战线上的县人大代表王琼芝说。
天峻县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培训工作走出了一条“为畜牧业发展、牧民增收服务”的新路子,基层牧民代表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代表们在畜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已从基层培养出了一批像才叶合加、俊青、周白等带领牧民致富的牧民经纪人、牧民企业管理人才等实用型人才。
“等代表培训基地内部配套设施搞好后,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将培训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从省上联系有关的专家、学者给基层代表讲授国家的大政方针,传授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在基层人大代表中培养一批牧民致富能人、牧民经纪人、牧民企业管理人才,让基层代表充分发挥作用,在群众中起到模范作用,从而带领更多的牧民致富。”带着我们参观的彭措主任兴奋地给记者们展望着培训基地今后的设想…… (作者:毛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