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民族教育事业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基本实现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未来几年,我省将以教育园区为依托,建设中学、职校、实训基地、高校为一体的教育发展模式,推进民族教育城市化,建设一批现代化学校,全面推进民族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处理好校安工程进度和质量保障的关系,实现质量、速度、规模、效益的有机统一。确保完成今年确定的26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建设任务。
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以推进6州区域性职教中心建设为重点,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出发,深化办学体制、机制和模式的改革创新,努力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区域经济和改善民生中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布局结构、专业设置等方面适度超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到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保持在11万人以上,少数民族在校生达到四万九千人以上,占在校生总数的45%左右。
民族高等院校以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为己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民族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优化专业结构,突出高原特色、区域特色,着力打造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培养特色人才,推动民族高等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到2015年,民族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民族地区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8万人,少数民族在校生达到3万人。(作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