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西站首批京沪高铁旅客正在进站。新华社记者 刘海峰摄

乘客在观看视频节目。新华社记者 陈飞摄

正式投入运营的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开出,驶向上海。新华社记者 任正来摄
在全国人民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6月30日下午3时,随着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一声令下,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G1次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如一道闪电驶离北京南站,向着目的地——上海疾驶而去。这标志着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中国创造”的典范
这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全线长1318公里,这个距离在欧洲相当于穿越五六个国家的版图。它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横穿京、津、冀、鲁、皖、苏、沪7省市,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舞动在“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
这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可谓我国高铁技术创新成果的集大成者,是中国高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的典型代表。它在工程建设、高速列车、列车控制、客站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和环保标准等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
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最高时速300公里,京沪高铁的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线间距、隧道净空断面等主要技术标准在世界高铁中目前是最高的。
“列车运行时速300公里时,车厢内水杯的水几乎纹丝不动!一根香烟直立在餐桌上,8分钟都不会倒。”乘坐首发车的一位旅客经过测验后,不禁感叹道。
一条铁路带动八方经济
京沪高铁沿线分布着全国四大直辖市中的3个,省会城市两个,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11个。面积占全国的6.5﹪,但人口占全国的25.8﹪,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0﹪以上,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据分析,中国一条高铁的年运量是目前既有普速铁路的4—5倍,能够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
一位知名铁路专家说:“京沪高铁大动脉在县级城市落脚,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十分有利,也更加彰显了京沪高铁作为黄金线路的价值。”京沪高铁不仅为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间架设起高速通道,对中小城市的“眷顾”更为明显,京沪高铁开通后,北京到沧州仅需要51分钟。可以预见,京沪高铁将成为拉动沿线经济带、经济圈、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新引擎,为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可靠运力保证。
据专家测算,按照铁路投资与相关产业最高拉动效应1∶10比例计算,京沪高铁建设头两年拉动内需高达近1.2万亿元。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将使沿线地区GDP的增长率提高19%至21%。一条经济实力雄厚、辐射能力极强的中国“经济竖轴”将进一步凸显,真可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高铁速度造假说法没有根据
京沪高铁正式运行前夕有媒体报道,中国高铁的时速350公里是造假。记者就此采访了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
何华武说,可以肯定地回答,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在高速列车的制造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掌握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制生产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以350公里高速列车这个平台为基础,成功研制出CRH380 型新一代高速列车。我们现在京津、沪杭高铁的运营时速一直是350公里,到目前京津城际铁路已经安全运营快3年了,沪杭也安全运营了7个月。7月1日列车运行图调整以后,这两条线还是保持时速350公里的运营速度。我们的动车组列车比原型车更安全、更稳定、更舒适。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创新首先看车体,宽车体比原来的车加宽了,头型改了,连接部、受电功能、导流罩改了,阻力减少了。再看转向架,踏面不一样,内侧距不一样,悬挂方式不一样,做了重新设计,动力配置也不一样,还有制动系统更先进更安全了。事实证明,有关媒体报道的上述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记者 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