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止住道德的滑坡

资料图片:4月11日或更早时间生产的馒头标签上标注的生产日期却是4月12日(4月12日摄)。“用色素化妆的馒头,居然能够堂而皇之摆上大超市的货架”,“‘健美’猪肉、‘回炉’板鸭、‘染色’馒头,还有多少问题食品隐藏在我们身边”……上海多家超市销售违法使用色素的馒头产品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起公众的质疑。食品安全领域为何频频拉响警报,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的监管力度都成为拷问的对象。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鹿永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温家宝总理在《讲真话 察实情——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中的这番话,振聋发聩,催人思考:如何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
物质财富剧增的今天,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这条腿短就短在,与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相比,道德财富增长速度慢得多,与物质利益的吸引力相比,道德的魅力微弱得多。
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多的道德责任。要让人们以讲道德为荣,不讲道德为耻。
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止住道德的滑坡。法律和道德是两个范畴的事情,不能互相替代。法律和道德也是互相关联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对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是一种威慑。 >>>详细
人民日报时评:如何才能催生企业道德血液
漫画:滞后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恶性事件却频频出现。 一些专家指出,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虽然部分人员确实存在失职、渎职行为,但法律法规对于如何判定监管部门是否履职到位,缺乏明确界定。每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监管部门“理直气壮”地把矛头指向肇事者,但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失职却易被忽视。 新华社发
从经济角度看,违法成本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守法者的多寡。
上周三,欧盟对两大日用消费品跨国巨头——宝洁和联合利华,开出3.152亿欧元的巨额罚单,以惩处两巨头在欧盟八国操纵洗衣粉价格。
记忆犹新的还有三年前,西门子公司因为行贿,被美国和德国监管当局处罚,金额高达13.45亿美元。
可是,之前家乐福门店在国内多地出现的价格欺诈,仅处以区区50万元罚款;而不顾乘客生命安危,大量超标准使用返炼胶制作轮胎的韩国锦湖轮胎天津公司,至今未见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罚……
一种是高昂严厉的违法处罚,一种是宽松低价的违规成本,差别之大,引人反思。而由此形成的不同经营执法环境,最终也引发了不同的后果。
有事实为证。近年来,家乐福、沃尔玛、西门子、IBM、雅芳、摩根士丹利等跨国巨头在我国屡屡爆出的违法丑闻,中国食品行业一再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拷问企业经营者道德良心的同时,监管不严、企业违法成本过低问题,也被推上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