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经过“讨价还价”,双方互设分行数目是十家换两家,目前在大陆设有办事处的七家台湾银行可立刻升为分行,另外三家银行也可获益。大陆方面,林祖嘉透露,所知道的是,是让大陆一大一小的银行进入台湾执业。
沈泽玮 报道
台北特派员
两岸货流通、人流通,金流现在也开始要通得更顺畅。
中国大陆和台湾昨天避开了敏感的称谓,以换文方式完成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MOU)的签署,并在同个时候对外宣布消息。两岸签署金融MOU后,意味着双方的金融机构将可以互入市场投资,这象征着两岸之间的金融关系跨进一大步,两岸往经济正常化又迈进一大步。
有别于过去通过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签署协议的方式,两岸MOU是直接由主管部门,台湾的金融管理委员会主委陈冲和大陆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主席签署。
这也是两岸分治60年来,分别由两岸“官方机构”签署的第一份协议。MOU待双方各自完成相关准备后生效,最迟不超过60天。
台湾金管会主委陈冲昨天在记者会上说,最后的落款方式是台湾以“台湾方面”,大陆用“大陆方面”签署。中国大陆没提“中国”,台湾方面没说“行政院”。
大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杨毅昨天在宣布消息时则表示,这开启两岸金融实质合作新篇章,预示两岸金融合作将进入实质阶段。
MOU之后,台湾接着更重大的就是争取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
相对于MOU只是原则性的宣示,ECFA因为涉及双方市场相互开放的实际操作,才是台湾方面能够吃到的真正的牛肉,总统马英九已表示希望能在明年春天之前签署。
自马英九去年5月20日上台后,两岸关系回暖,在经济上的互动也更加频密。大陆方面的算盘是,希望能通过经济协议让台湾最终在政治上靠得更近,而台湾则需要争取通过与大陆的经济协议,增加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机会。
因为台湾的银行、证券及期货、保险业都比外商金融机构慢了十年以上才进入大陆市场了,所以单单签署MOU,对台湾业者来说还不足够。要后来跟上其他竞争对手的话,台湾就必须与大陆签署ECFA,争取比WTO更好的待遇,争取把金融业登陆纳入ECFA的“早期收获”名单。
陈冲就经常用“入场券”来比喻MOU,它是让台湾金融业可以用WTO的标准进入中国市场,所获得的待遇和其他外资是一样的。
不过,只有在签署了具有自由贸易协定精神的ECFA后,台湾的入场券才可望升级为“VIP招待券”,让台湾金融机构享受比其他外资更好的待遇。
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祖嘉在受访时说,“MOU开了一个门,等于是两岸金融服务业直航,可是要跑得多快,还是跟ECFA有关系,比较重要的还是ECFA”。
如全按WTO开放条件
台湾会比大陆吃亏
如果完全按照WTO的开放条件的话,台湾会比大陆吃亏,因为台湾是以发达经济体的身份进入WTO,大陆是以发展中国家。
像是人民币业务,如果争取不到特别待遇,台湾银行要等三年以后才可以做人民币业,而其他外商早就布局好了。
另外,如果按照WTO标准的话,林祖嘉指出,“那中国大陆要过来几家就几家,要怎么设就怎么设”,台湾并没有任何限制,但台湾银行过去会受到限制。”
据媒体报道,经过“讨价还价”,双方互设分行数目是十家换两家,目前在大陆设有办事处的七家台湾银行可立刻升为分行,另外三家银行也可获益。大陆方面,林祖嘉透露,所知道的是,是让大陆一大一小的银行进入台湾执业。
尽管比其他外商迟进入大陆市场,林祖嘉认为,台湾金融机构还是有机会的,因为文化相同,特别是保险业,用华语推销保险,还是会比外商占便宜,而在大陆的台商将是台湾银行最快、最容易做成生意的对象。
此外,他指出,台湾银行两岸资金往来一年3000多亿美元,如果用人民币或台币结汇,就可以省下20多亿美元,这里面的结汇过程若都给台湾银行赚,就是很大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