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省进企业帮扶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机关干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活动第二次联席会议。省发改委、省经委、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等帮扶活动成员单位,各州(市)帮扶活动领导小组及各帮扶组组长参加了会议。各帮扶工作组书面汇报和交流了工作进展情况。相关厅、局、委和电力公司等部门对需省级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做出了初步回应。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工作进展
总体上看,全省进企业帮扶活动已全面深入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在政策宣传上。为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帮扶办公室下发《青海省中小微企业政策百问百答》3000册,组织开展了小微企业负责人培训班4期,共260人/次参加了培训。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企业了解了相关政策,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二)在问题的梳理及解决上,据不完全统计,各工作组重点培育了企业1200户,通过调研排查共梳理问题539个。截至目前已经解决的问题218件,正在协调市县有关部门解决的194件,需要上报省有关部门解决的114件。
其中,在信贷融资方面,各工作组通过银企对接、项目推介等活动,已基本落实信贷资金5.1 亿元;在企业减负方面,各工作组通过清理行政性收费,税务部门累计减免小微企业各类税收2100万元,减免注册登记费及变更登记费43万元,并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创业成本等方面优化了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在企业培育上,通过采取财政、金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千家企业进行了培育,使企业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千户企业2012年销售收入为2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2.8%,预计2013年底实现销售收入323亿元;在开展产业对接上,发挥集群效应积极开展产业上下游对接。确定有色金属、盐湖化工、装备制造、钢铁业、光伏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等10个行业作为对接重点。全省工业落实产业对接项目89个,对接金额约228.2亿元。
此外,各帮扶组在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帮助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我省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向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和生态化发展方面及提升相关部门服务水平,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简化办事程序,构建服务平台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从帮扶工作看,全省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扩大生产规模及升级改造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创新意识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差;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生产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政府服务平台不够完善,企业用地、项目审批等方面手续繁杂;企业用电成本高,基础电费交纳困难等问题。部分企业还存在产能过剩、原材料及运输成本高、铁路、公路运力不足、产品销售困难等问题及因工资低、劳动合同执行不力导致的企业用工方面的问题。
就帮扶工作组本身而言,目前还存在政策宣传深度不够;部分单位对帮扶工作认识不到位,帮扶方式比较简单,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帮扶工作组存在不注重信息交流,不按时报送工作动态及必要的报表,影响帮扶工作整体进程等问题。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省进企业帮扶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经委副主任张春楠就下一阶段帮扶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针对上一阶段工作发现的问题,各单位要继续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活动。要给企业把政策讲深、讲透,充分调动企业学政策、用政策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延长产业链,向规模化、集群化、信息化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银企对接和产业间、产需间的上下游对接力度;各帮扶工作组要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企业构建网络宣传平台,努力打造青海品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通过银企对接会、引入担保公司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各帮扶工作组要帮助帮扶企业转变观念,有效利用政策,采取自培和院校委培等方式,帮助企业建立起正常的人才使用和储备机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按照“一企一策”方式尽可能多地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压力。积极协调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支持和指导企业建立党群团组织。
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针对梳理出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意见和方案,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