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重德,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古人早就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老百姓中也流传一段话:“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陆续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时代有新要求,人民有新期待。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近日头版连续刊发“换届之际说政德”系列评论,体现出中央高度重视换届政德问题。文章中指出,“各地选拔新班子时,要将政德作为重要标准;换届后的新班子,更该认真思考:为政之德如何修?”

党报连续发文:换届之际说政德
【一】 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
今天的中国,正处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最大的政德就是历史担当。 >>>详细
【二】 是与非不容含糊
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对这些根本性、原则性问题的回答,关系到抱有怎样的理想信仰、秉持怎样的根本宗旨、选择怎样的方向道路。在这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坚持“是”、反对“非”,是领导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 >>>详细
【三】 公与私岂能混淆
领导干部从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公与私的考验。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克己奉公、一心为民,是对领导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 >>>详细
【四】 真与假衡量政治原则
在复杂的执政环境中,看一个干部是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就要看其干事创业,是真抓实干,还是弄虚作假?问题矛盾面前,是说真话出实招,还是说假话躲着走?社会监督之下,是言行一致还是言行不一?“真与假”之间,折射出一个领导干部,对党是否忠诚老实,对人民是否真诚服务,对改革发展事业是否勇于担当。 >>>详细
【五】 实与虚考验人品党性
是干出硬邦邦的“实绩”,还是制造虚幻的“泡沫”?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有些干部未必能做得令人信服。实与虚不只检验作风,更照鉴人品,考量党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