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草根雷锋”:用精神坚守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2年03月02日 双击滚屏
   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50年来,社会在发展,观念在变迁,但不断有新时代的“雷锋”涌现出来,温暖我们的心灵,荡涤我们的灵魂。“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不仅是伟人用笔墨写下的号召,更是无数普通人做人做事的准则。其实,普通群众中间就有千千万万的“雷锋”,他们用自己默默的坚守和奉献传承着雷锋精神——

  企业“雷锋达人”段思序——

  每天以雷锋的名义捐1元善款

  58岁的段思序是唐山开滦赵各庄矿业公司的一名职工。1963年3月5日,随着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的事迹传遍全国,年仅8岁的段思序也迷上了“雷锋”。从此,他便经常央求长辈给他讲雷锋的故事,并把有关雷锋的书籍、报纸、海报等珍藏起来。“到现在,我都有3680多件关于雷锋的藏品了。”

  段思序是一名普通职工,每月收入3000元。这些年,他自己生活节俭,但在追“雷锋”上却很“奢侈”:不但自己出钱印刷雷锋事迹材料,还出钱制作了两种“雷锋名片”。一种印有雷锋照片和生平简介,写有“赠给新时期的雷锋”字样,用来送给做好事的人,以表示尊敬;另一种,注明了他的联系电话和志愿项目,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方便联系自己。截至目前,段思序已经分发了3万余张这样的名片。

  在段思序的办公室里,一个捐款箱里装满了一元钱的纸币、钢镚。这是2010年12月18日雷锋70岁诞辰纪念日时,段思序自己做的。“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儿,就是投一块钱进去,替雷锋每天献一元爱心。”段思序说,2011年底他把攒了一年的钱取出来送给了工厂的贫困职工和一个孤儿。“我的钱不多,但只要坚持每天一元也能积少成多。”

  从2008年开始,段思序每月另外以雷锋的名义交党费。汶川大地震时,他除了本人捐款外,还分别缴纳了1111元和1214.28元特殊党费,均署名“雷锋”。

  “雷锋的伟大之处在于平凡,爱岗敬业、尊老爱幼都是学雷锋,每个人都可以在一言一行中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段思序告诉笔者。

  山区“雷锋老太”王桂芝——

    坚持50年照顾邻家大嫂

  3月1日早晨,天刚蒙蒙亮,75岁的王桂芝老人便忙碌了起来:抱柴、点火、烧水……山里风大,烟囱里的烟被吹了回来,王桂芝被呛出了泪水。

  水开了,掀开锅盖,热腾腾的水蒸气瞬间溢满了整个厨房。她熟练地拿起两个水盆,将锅里的热水分成两份,一份送到对门的大伯哥屋里,另一份送到邻居金嫂的屋里。“他婶子,来啦?”听到熟悉的脚步声,躺在炕上的金嫂挣扎着坐了起来。“嫂子,洗脸啦,洗完就变俊了。”王桂芝一边把刚洗好的毛巾递给金嫂,一边和她开着玩笑。

  这是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乡郝杖子村大迫沟一个普通的早晨,在这个三面环山的山沟里,零零散散地住着不到20户人家,王桂芝家与金嫂家只有一墙之隔。

  金嫂今年91岁,从40多岁双目失明至今,这50年来,她早已经习惯了王桂芝无微不至的照料。据金嫂介绍,这几十年来,王桂芝除照顾84岁的大伯哥外,就是照顾她,天天给她洗脸、梳头、烧炕,还一天三顿管做饭。“因为我眼睛看不见,隔些日子大妹子还给我擦身、洗脚。”说起这些,金嫂的眼圈红了起来。“这个老太太心太善了,真是‘雷锋老太’。伺候人一天容易,伺候这么多年太难了。”同村的村民说起王桂芝没有不挑大拇指的。

  社区“雷锋居民”赵凤兰——

  坚持十几年为行动不便的邻居义务理发

  “就知道你该来了,昨天我们还念叨你呢!”3月1日上午,省会青园街道棉二社区居民赵凤兰,来到邻居范师傅家,给他患脑血栓的老伴理发。见到“小赵”来,范师傅非常高兴,像对待亲人一样把赵凤兰拉进门。

  今年57岁的赵凤兰是棉二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她每月给邻居、特别是行动不便的邻居义务理发,已经坚持了十几年,理发的次数无法计算。

  赵凤兰告诉笔者,一次不经意的小事成就了她十几年的坚持,也让她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

  十几年前的一天晚上,她到邻居雷婶家串门,看到行动不方便的雷伯伯的头发长长了,就说“雷伯伯如果您不嫌弃,我给您理理发吧。”雷伯伯说:“那敢情好,快给我理理吧。”她返回家中拿了工具,聊着天,不一会儿就给雷伯伯理好了。老人摸着头高兴地说:“不错,不错,挺好的。”雷婶看着也很高兴。第二个月,她又登门给老两口一块理了发,雷婶的发型还得到了邻居们的称赞,“小赵会理发,还理得不错”的名声就在社区传开了。从此,“小赵”的活儿也多了起来,行动不方便的,她定期上门服务。其他居民有需求,她随时义务给他们理。

  农村“雷锋农民”孙俊晓——

    坚持30余年为村里做好事

  “俊晓大哥,多年来,你为村集体、乡亲们做了大量的好事儿,村里决定每月给你几百块钱的补助。”“大兄弟,俺做好事儿,就图个心里痛快,别的啥也不图!”这是近日临西县东留善固村党委书记吕廷祥,与村民孙俊晓的一次谈话。这样的提议,吕廷祥提过多次,但都被孙俊晓拒绝了。

  今年60多岁的孙俊晓是该村一位普通村民,30多年来,他坚持为村里做好事,做了多少他都记不清。

  上世纪七十年代,看到孙春生、孙元明等年过七旬的五保老人用水困难,孙俊晓就每天给老人们挑水,无论严寒酷暑,从没有间断过。有一次,他在井边提水时,不小心扭伤了腰,疼得动不了。他便让妻子和孩子为五保老人们抬水。据村民邢香河回忆,孙俊晓的付出深深感动了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有的老人临去世时,嘴里还念叨着孙俊晓的名字。

  有一件事情,村党委书记吕廷祥永远也忘不了。那是村里修建小型变电站时,由于缺少人手和工具,工程进度缓慢。孙俊晓知道后,除了自己全天在工地做义工外,还把自家的自行车、小拉车等能派上用场的工具全部拿来无偿使用。期间,孙俊晓还做起了物资义务看管员,每晚睡在工地上的帐篷里。

  “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可没少照顾俺。特别是有一次,俺娘生病住院,是乡亲们凑钱给交的医疗费,要不,老人的命早就没啦!”说话间,孙俊晓的眼里噙满了泪花。正是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他坚持30多年为村里做好事。通讯员 张玉坤 李 啬 李晓辉 实习生 翟 洋 记者 马国胜 马凤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北京银行“输血”小微企业
下一篇:增收,重在中低收入群体 要鼓钱袋子也要减担子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11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重要通知]关于确定2011年青海省中小企业重点工业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国税局]什么是税控收款机?税控IC卡?
最新更新
[政策法规]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
[时政要闻]新华视点:政府工作报告回应八大民生热点
[时政要闻]广西实施“雨露计划”提高贫困人口脱贫
[时政要闻]新华视点:基层代表委员支招校车安全三
[时政要闻]杨洁篪:过去十年中国外交为经济社会发
[时政要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养老金并不
[时政要闻]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半数国人进城 农村
[时政要闻]贾庆林建议环保部在京试点治理PM2.5
[时政要闻]稳中求进,向世界传递信心
[时政要闻]放弃“保八” GDP轻踩“刹车”让转型更
[财经新闻]两会报告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经济政策新
[财经新闻]郭树清回应市场8大热点 主板退市制度或
[财经新闻]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中国仍处在经济发
[财经新闻]央票“十连停” 正回购担纲央行微调工具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