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江
居民身份证是由公安机关颁发的证明我国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1984年4月6日,我国开始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迄今已有27年的历史。“这期间身份证有过更新换代,但随着大范围的人口流动以及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目前实行的第二代身份证暴露出一些缺陷,应该与时俱进,再次更新换代了。”日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江告诉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代会上,他已就此提交建议。
记者: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防伪性较高,用起来也很方便,您为什么主张更换?
李江:第二代身份证比第一代身份证防伪性高,但还是有缺陷。比如,它无法有效防止伪造、变造、冒领、冒用居民身份证行为的发生。据我了解,2009年某地公安机关摧毁一个买卖居民身份证犯罪团伙,仅在犯罪分子的一个窝点就缴获居民身份证2700多张,现场查获的销售记录显示,买证者涉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为什么身份证容易伪造?从身份证上看,它包含了公民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公民身份证号码、本人相片等信息,信息看起来很全,但缺乏能有效鉴别公民身份唯一性且不会发生改变的指纹、虹膜、DNA等公民生物特征信息,这就为伪造、变造、冒领、冒用居民身份证留下隐患。
记者:您说的缺陷可能不止这一个方面吧?
李江:是的。第二代身份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功能单一,它只具备证明公民身份的功能,不能作为其他证件来使用。而且在身份信息方面,也不能实现共享和校验,这给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也留下了巨大漏洞。
记者:不能实现校验怎么理解?您能举个例子吗?
李江:在公民信息资源方面,由于我国政府的组成架构是纵向层级制和横向职能制的二元矩阵结构,条块分割,那么,在信息采集上一般是多头采集、标准不一,部门之间公民信息的相互校验差错率较大,导致“系统成烟囱、信息成孤岛”。虽然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政策、法规,但公民信息资源共享需求与实际不能共享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这就给社会管理带来漏洞。
举个例子来说可能更好理解。据我所知,湖南省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合的过程中,发现有关部门的人口信息与公安机关的人口差错率较高,甚至出现过人已死亡,公安机关人口信息已注销,还继续在社保机构领取养老金的情况。
记者:这些问题能从根本上解决吗?李江:这就是我所建议的要通过更换第二代身份证来完善居民身份证制度,可以从补足公民信息入手。新的身份证除了现有的公民身份信息外,还应包含公民的指纹、眼内虹膜、DNA等生物特征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唯一性且永不改变。这些信息全录入更好,不能全录入至少也应录入一两项(印度去年9月启动的全国身份证发放工作,已包含了持有者的十指指纹和眼内虹膜,可以借鉴)。增加这些信息可以使证件管理机关和使用单位完成人、证一致性核验,从根本上杜绝伪造、变造、冒领、冒用居民身份证情况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