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专家称财政省管县将为行政省管县创造条件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试点多年的“省管县”财政改革开始提速。财政部昨日要求,近期部分农业大县将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到2012年底前,力争在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推行这一改革。

  “省直管县”是近年行政体制改革中颇受关注的热点。财政部资料显示,从1992年起,全国13个省市已陆续开始试点。“省管县”也是国家“十一五”目标之一。随着2010年临近,财政部昨日发文为此项改革提速。

  财政部说,实行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就是在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联系,开展相关业务。

  也就是说,“省管县”将改变“省管市、市再管县”的三层结构,跳过市一级,建立省和县的直接财政关系。

  这项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近期则先将粮食、油料、棉花、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财政部明确了此项改革的具体内容。

  在收支划分方面,将合理确定划分市、县财政各自的支出和收入范围。在转移支付、税收返还、所得税返还等方面,将由省直接核定并补助到市、县。

  对于政府间资金往来,财政部要求建立“省与市、县之间的财政资金直接往来关系”,取消市与县之间日常的资金往来。省级财政直接确定各市、县的资金留解比例。

  ■ 专家观点

  解困基层财政 放权经济自主

  专家称财政省管县将为行政省管县创造条件

  昨日,有专家指出,“省管县财政改革”有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扁平化的框架下,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可以更加便捷和到位。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指出,在我国,县是承担公共服务的最大载体,但在目前“市管县”模式下,县的财权和其职责是不相匹配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按照省管县财政的框架,再加上现在很多地方推行的“乡财县管”的改革,以往五个层级的财政框架就会演变成中央、省、市县三个层级,三个层级配上中央和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会更有效地改变基层财政的负担,减少财政运行成本,促进政府职能合理化。

  汪玉凯指出,“省管县”模式,可以提高县域经济的自主权,避免内耗和资源过度向中心城市集中。

  “省管县一方面是财政上,另一方面是行政人事上”,汪玉凯说,“财政改革是第一步。为行政‘省管县’提供了条件,最终实现地级市不再管辖县”。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所研究员杨志勇则提醒说,由于要跳过市,一些市可能将富裕的县、县级市,重新划定为“区”,而不“上交”给省。

  综合本报记者鲍颖 胡红伟 《经济信息联播》稿件

  ■ 个案

  浙江试点从下放审批权起

  在“省管县”改革中,浙江模式是不少地方借鉴的蓝本。据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介绍,作为最早试点“省管县”的省份之一,浙江的改革是从下放经济审批权开始。

  卓勇良介绍,1992年浙江出台了扩大萧山、余杭等13个市县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的政策,主要包括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权等4项,这些权利直接由市一级下放到县级。

  1992年至今,浙江已连续四次出台政策,下放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市(县)的经济管理权限。这些权限几乎涵盖了省市两级政府经济管理的所有方面。

  省直接管理县的财政体制,最直接的效果体现在还财于县和藏富于民。2008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比值为2.45∶1,远低于同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的3.31∶1。本报记者 鲍颖

  ■ 财政省管县5方面

  确定收支

  市、县不得要求对方分担应属自身事权范围内的支出责任。合理划分省与市、县的收入范围。

  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税收返还、所得税返还等由省直接核定并补助到市、县;专项拨款补助,由各市、县直接向省级财政等有关部门申请,由省级财政部门直接下达市、县。

  财政预决算

  市、县各自编制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和年终决算。

  资金往来

  建立省与市、县之间的财政资金直接往来关系。省级财政直接确定各市、县的资金留解比例。

  财政结算

  年终各类结算事项一律由省级财政与各市、县财政直接办理,市、县之间结算事项,必须通过省级财政办理。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
上一篇:6月新增贷款1.53万亿 数据提前公布非常规之举
下一篇:经济观察:通胀预期下国际金价或破千元关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重要通知]青海省中小企业项目库入库及资金需求登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最新更新
[时政要闻]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不得将国资用于对外投
[青海新闻]第二届《大美青海》明信片摄影精品征集
[青海新闻]南京至西宁今夏旅游包机首航 南京游客踏
[经济动态]青海省40名省级干部与43个贫困户结成帮
[经济动态]青海省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取得阶段
[经济动态]这个创业园有活力 一亩地经济产值超600
[经济动态]关注民生 规划先行 开发性金融支持循化
[经济动态]青海省政协调研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
[经济动态]以商招商 青海省积极开展异地在青商会建
[时政要闻]CPI降幅收窄通胀压力增大 适度宽松何去
[时政要闻]樊纲:后危机时代的五个趋势 
[时政要闻]专家:货币政策已微调 降息周期或结束 
[时政要闻]完善调控政策 力争经济稳步复苏
[时政要闻]贺国强考察甘肃时强调企业要增强竞争力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