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发展的又一关键时期
试析“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我国经济体系在“十二五”期间将进入从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转向工业现代化加速的阶段,因势利导,加速工业化的现代化进程,创新技术,提高效率,保护自然环境成为了新的工业化发展的方向。防止气候变暖以及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一国发展绕不开的主题。人类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成效,很大程度上在于大幅度地提高稀缺资源的生产率。从这个角度看,低碳经济革命的实质,是从传统的劳动生产率时代进入到未来的资源生产率时代。今天,制约人类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已经从劳动力转移到像化石能源和大气容量这样的自然资本,因此大幅度提高化石能源和二氧化碳的生产率,将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创新的主要任务。 >>>详细
中国处在发展和转型并重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人均GDP3000美元阶段,向着中高收入经济体系迈进。从国际经验看,迈向中高收入体系后既面临继续大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转型的关键时期。国际经验表明,若发展战略不能及时转型,经济将面临被原有增长机制锁定的风险,从而使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处于停滞徘徊期(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赶超,形成了政府积极动员资源、企业低成本竞争、政企相互促进的一个独特的工业化道路,极大地将中国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取得了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激励了中国工业化的大发展。然而这一增长机制随着城市化和国际化的加速,逐步受到挑战。要素价格重估、成本正常化、社会保障体制建立的加快,使得低成本竞争的工业化机制不可持续的特性凸显出来。 >>>详细

前瞻:五中全会将如何布局关键时期发展
主基调:解读"十二五"规划 布局六大战略任务
“十二五”规划中,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2008年我国人均GDP排名全球第98位,“发展还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国强民富就难以实现,各类社会矛盾也难以根本解决。”但发展方式在世情、国情和社情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中,“不得不全面调整,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的道路。” >>>详细
主线:十二五”规划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
“十二五”规划将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未来几年,中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将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