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10分报道,昨天开幕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观点争鸣,是一个平等开放的国际论坛。在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在坎昆会议开始前,中国给世界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各利益方怎样表态?全球合作的真正实现还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
气候变化让“拯救地球”的行动刻不容缓,开启一个绿色增长的新时代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昨天开幕的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也是围绕这一热门话题展开多方探讨。不过,记者发现,平和的发言,友好的气氛背后,还是隐藏着观点的争鸣与交锋,还是能听得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印度、巴西、阿尔及利亚等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大使”纷纷登台,畅谈本国发展绿色经济付出的努力,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遇到的现实困难,其中,墨西哥环境部长克萨达最受关注。继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下一届气候大会今年年底将在墨西哥坎昆举行,作为东道国的“气候掌门人”,克萨达说,墨西哥愿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但有前提条件。
克萨达:“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将会把排放降低30%,当然它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经济和技术的支持,我们现在每年会降低5070万吨的二氧化碳,这是自愿的,国内的目标。”
事实上,资金支持始终是各国气候谈判的关键问题之一,克萨达昨天也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墨西哥和其它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对资金的需求。
克萨达:“我们要看到快速启动资金的实施,这是很多国家所要求的。减少森林砍伐所带来的排放,国家适应计划的基金,这对于一些小岛国家非常重要,而我们是一个热带国家,我们有很多自然灾害,所以有这样一种适应需求。”
克萨达的话音刚落,丹麦首相办公室副国务秘书,气候变化特别顾问里德高亮相。一上台,他就描绘了发达国家现在面临的困难形势,里德高说,只有加大力度吸引投资,才能使发达国家尽快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