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共外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发挥公共外交作用。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互补,中国外交两翼齐飞。
何为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为提升本国的国际形象而开展的直接针对他国公众的公关活动,它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以大众传媒、非政府组织及网络为主要载体。形象一点说,它是一种“软外交”。
公共外交:中国外交新亮色

7月17日,在外交部橄榄厅,外交部长杨洁篪勉励玉树震区小学生努力学习、重建家园。当日,外交部举办第八次驻外使节任职宣誓仪式暨外交部“祖国在我心中”主题公众开放日。中新社发 苏丹 摄
公共外交,已成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
去年底,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马朝旭表示,公共外交这一新型外交形式,已成为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两会”期间,外交部长杨洁篪指出,公共外交是中国外交重要的开拓方向,公共外交现在是应运而生、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近年来,中国设置“外交部开放日”,频频召开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等,日渐重视公共外交。杨洁篪的讲话,提到的“正逢其时、大有可为”,部分地指向上海市今年举办的世博会。
2010年,中国的 “峰会外交”与“世博外交”引人瞩目。前者,如上合组织峰会、G20峰会等,属政府外交。后者,上海世博会则是“中国人民展开"公共外交"的绝佳机遇”,“可以帮助世界充分全面了解中国,让中国最大程度、最接近真实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公共外交承担着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中国的任务。赵启正撰文说:相信184天的各种交流后,全世界将进一步了解真实的中国……有着5000年灿烂文明但仍需要融入世界发展行列的中国。
中国峰会外交又迎高潮

4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会议中心出席核安全峰会时和与会领导人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中国积极开展峰会外交,有利于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胡主席出席核安全峰会,表明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关系到全球安全和人类命运的核安全问题上立场是坚定的,那就是只要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都会积极参与,中国不会回避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大局的责任。
中国积极开展峰会外交,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事实证明,2009年,中国领导人通过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等,使世界倾听到中国的声音,使中国的利益得到维护。
中国积极开展峰会外交,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当前,世界力量正在重新洗牌,但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弱势。“金砖四国”峰会对于发展中大国协调立场,在更大范围的国际峰会上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无疑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春华秋实。相信新一年的中国峰会外交必将结出累累果实。
26日下午美国亚洲协会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及美国馆的价值体现”为主题的研讨会,上海世博会美国馆指导委员会主席雷文凯在演讲时表示,2010上海世博会到目前为止在公共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雷文凯以上海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为背景,说明上海是一个发展成功的大都市,并以基本事实说明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和产生的世界影响。他说,上海世博会也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虽然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在更多问题上还是能达成共识、理解与合作。美国国家馆的设计理念也是希望来参观的中国观众能在这里找到两国更多相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