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学生面临很大就业压力,很多人找不到人生方向,石嫣说:“让他们到农场工作半年,肯定不会再有那种消极情绪。”记者在这里看到一群年轻人,他们是小毛驴的实习生,干活很辛苦却很快乐。
80后”女博士石嫣在京郊办起了“小毛驴”市民农园,对于“博士种菜”,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觉得“大材小用”,但石嫣坦言——
“享有健康的食品是每个人的权力,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人与人、人与土地的和谐关系,追求干净的土地,干净的食物。”以种菜“闻名”的人大女博士石嫣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1月30日,石嫣受邀参加海南省新农村建设研讨会生态农业论坛,论坛上她将以“小毛驴”农园项目负责人身份发言,交流自己“种菜”的经验和体会,并讲述新型有机生态农场运营模式和经验。
当众多年轻人还沉浸在网上偷菜游戏中时,石嫣,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二年级学生,一个 “80后”女生,已在京郊办起真正的农场,认真地干起了本属于农民的“种菜”的行当。
在1月中旬的一天,记者在地铁北宫门站换乘330路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后,在终点站后沙涧下车,进村后再走路近半小时,就到了石嫣的“基地”。这个全称“小毛驴”市民农园位于北京西郊著名自然风景区凤凰岭山脚下,京密引水渠旁,占地面积约20亩。
“后沙涧,一个上世纪60年代人民大学的教学实践基地,如今,又成为了我们践行梦想的地方。”石嫣在博客中写道。
从美国引进的“小毛驴”
后沙涧一个普通农家小院,记者见到石嫣。梳着简单的马尾,身着浅蓝色运动服和深色牛仔裤。高高瘦瘦的她看不到城里孩子的娇气,稍微泛黑的肤色透出田间劳动的印记。
2008年4月,借助专业交流机会,石嫣到美国农场当了半年“农民”。在那里她首次接触CSA农业,并喜欢上这种新型模式。回国后,她想建类似农场的想法得到导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社会学教授温铁军的支持。
很快,在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和北京博瑞鸿达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推动下,“小毛驴”农园正式运营。
农园运作参考了美国CSA模式。CSA是英文“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al)缩写。这是消除食品不安全问题的新型农产品贸易形式。简言之,即让农场和社区居民建立直接联系,农民寻找愿意预定农产品的社区成员,直接把菜送到家里。这种提倡食用有机绿色健康菜的贸易形式,发端于1960年代的日本和瑞典,1986年引入美国,如今在美国已扩展到2000多家农场。
据石嫣介绍,她的农场里,消费者也是成员。他们预付定金给农场,农场保证提供给成员新鲜安全的当季产品,并负责配送。消费者在享受优质农产品同时,也分担农作物种植失败风险。
“小毛驴”农园成员分两种:一种是普通份额,由农园配送蔬菜或自行到农场取货。另一种是劳动份额,成员需每周到农场参与田间劳动、承担种植及收获任务。作为回报,农场为成员提供20周生产季的新鲜健康蔬菜。
石嫣说,他们先算出预算,然后招募成员,根据成员数量算出每户需预付金额。这种模式可保证成本回收和产品销售。
最难的是改变消费理念
2009年4月建园初,“小毛驴”农园还是一片荒芜。
为签份额成员,“小毛驴”团队破费周折。他们到万科小区做宣讲会,被误认为是推销有机食品。还有一次,他们约好与一个想要加入的人签协议,快到约定地点时,对方却借故取消了。
为了跑业务,石嫣和实习生整天往外跑,夜里11点多才赶回农场。经过艰苦努力,“小毛驴”团队第一季度成功签下47户成员。
配送蔬菜也是考验。前一天,石嫣和实习生要把瓜菜提前摘好,整理干净码到成员配送箱。配送当天他们凌晨4点起床采摘叶子菜,因为只有当天的蔬菜才能保证足够新鲜。因成员分散,他们几乎要跑遍整个北京城。一整天下来,大家常常筋疲力尽。
尽管如此,还可能遭到成员误解。有一次,一个成员抱怨他们老配便宜货,把上次的货都扔掉了。这着实让石嫣和队友感到伤心。“我们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选择权。你可以选择我们粗纤维健康蔬菜,也可选择卖相好、入口即化但有化肥的蔬菜。但现在的人已被化肥驯化了。”
“最难的是改变消费者的理念。一个人一月挣5000元,让他拿出1000元来消费健康食品,他会觉得贵。但出去吃几顿饭却舍得花钱,而吃不健康食品致病的医疗费可能更多。”石嫣说。
石嫣坦言,现有产业链也很难打破。“现在我们是尝试在政策不变情况下,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推动消费者观念改变。消费者有需求了,就会有市场,才能带动生产环节的改变。”
石嫣家在河北保定市,从小没有接触过农活的她是爸妈宝贝女儿。她告诉记者,尽管农场已开办一年多,但她并没告诉家里自己现在具体做什么。毕竟在家人观念里,在大城市有车有房,才是他们希望女儿过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