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期待代表委员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重视社会公平和以全体人民利益为重的人
“在全国两会上,每条建言都可以视作一种国家利益诉求。”3月3日晚,在民意中国网留言板上,一名网友说出了自己的困惑:这几年,“给富人减个税”、“给‘富二代’正名”等呼声,总是一出即火;而有关工人、农民和普通教师的“声音”却较少人关注。这种状况,今年是不是能少一点?
截至3月3日21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中青在线和新浪网,对11370名青年网友实施的专题调查显示,88.9%的人和那位网友一样,正期待更多代表委员注意超越职业或阶层的局限,站在全国和全体人民利益的高度考虑自己的提案、议案。
民众焦虑:代表委员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丈夫应给做家务的妻子发工资’、‘建议关闭社会网吧’这些提案也能拿到全国两会上?”一看到今年又出“雷人”提案,北京市民孟媛媛感到很纠结,“人大代表是人民选的,政协委员多是见识能力、事业成就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上会前,他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琢磨老百姓眼下对他们的期望,国家有哪些最紧迫的大事,应该怎么办?”
公众期待代表委员是什么样的人呢?民调显示,三种人凝聚民众共识最多:首先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实事求是的人”(77.7%);第二是“关心民生,重视社会公平的人”(74.5%);第三是“以国家民族和全体人民利益为重的人”(74.1%)。
“只要有为老百姓着想的意识,就能在会上替他们说一些话。”歌唱家关牧村当全国政协委员快30年了,今年上两会仍然觉得很有激情。她近几年的提案基本都是有关环境保护和给农民减负的,她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反映到会上,而不是像摆设似的。”
全国人大代表、企业家冯燕,最近每年都抽出一两个月进行民生问题调研。她认为,好的提案议案首先要有从全国角度着眼的意识,还要深入最基层,多听民众的呼声,经过充分考察、调研后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建议,这样才会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对冯燕的观点,民调显示出很高的认同度:70.0%的人期待代表委员是“扎实调研,反映问题说真话的人”。另外,还有43.2%的人希望代表委员是“关切国家财政预算、决算,既能建言也有监督意识的人”;41.3%的人期待代表委员是“以专业水准参政议政的人”。
“建议、监督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如果只是露个面,什么意见都不发表,还来开会干什么?”全国人大代表、律师许智慧发现,每年两会上,大家表决问题很少出现过全票,“有不同意见很正常,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利益。有一些人不发表意见,也许不是不想发表,可能就是没话说,所以代表委员需要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