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今年北京市两会开展代表委员“网络问政”活动,代表委员与北京市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面对面”交流。 (人民图片,孙纯霞摄)
………………………………………………………………………………
今年北京市两会上,“十二五”规划纲要作了50余处修改,增加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的表述,使“发展成果共享”得到凸显。政府工作报告有88处修改,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前增加了“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在节能减排部分细化加入氨氮减排等“约束性指标”,教育部分则在“启动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重点建设项目”后特地加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点滴修改,折射的是发展思路的转变、发展境界的提升。
“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各省区市陆续召开的人大、政协会上,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类似的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调低GDP预期、提升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市场价格……代表、委员热切关注,党和政府聚力推动,风行会场的那些热词,勾勒出各地发展蓝图的新境界。
热词①淡化
调低GDP预期,引导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每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上项目、比增长的热情,往往格外高。而今年,不少省区市的两会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GDP增速等预期目标调低了,经济指标淡化了。
对于“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北京市将目标锁定在8%,比“十一五”规划目标低了1个百分点。上海市、广东省也设定在8%左右,内蒙古则确定为12%,远低于“十一五”时期年均17.6%的增速。
“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我留意到,不少经济指标预期都调低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玉林市委副书记刘子福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分别增长13%以上、36.7%,而今年提出的增长预期目标分别是10%、20%,“经过多年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需要‘缓一缓,回口气’,这符合经济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