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振兴规划的“雄鸡”拼图,终于补上了最后一块,也是地理位置最中心的一块。
9月23日晚,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下称《规划》)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主持下终于获得原则通过。
中部地区,是指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在内的区域,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中被认为是“中原逐鹿”之地。
“中部崛起这个国家战略已明确无误了,规划是对战略的具体落实。”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如此解读《规划》。他分析说:“规划是对产业布局、空间布局、生态保护的最为细致的蓝图。”
此前,国家已经公布了北部湾、关中—天水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带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西部和东北五个区域规划,中部规划是第六个。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则用了一个形象比喻:“如果把中国经济发展看成是一个三级火箭的话,中部实际上是第二级,没有第二级,第一级没用,第三级也起不来,所以中部经济发展是承前启后的。”
据本报记者多方采访获知,由于刚刚获批2天,各省目前还没有出台任何政策配套。
中部崛起:区际合作是关键
中部之崛起,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具有战略性意义。
“这个规划既然是一个发展规划,就不仅仅是一个空间规划,而是涉及到每个省的建设任务和发展重点,是具体到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的细化政策。”肖金成说。
与之前透露的消息相比,《规划》重新强调了中部“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定位。
“三个基地” 是摆在桌面上的优势资源。中部有肥沃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在能源原材料方面,山西、豫西,湖北、安徽等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区域也有在全国而言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在装备制造方面,有很多叫得响的重工业城市,如武汉、长沙、株洲、郑州、太原、合肥、南昌等。
《规划》中首次提出了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这与该区域“交通枢纽”定位直接相关。江西省发改委人士认为,虽说是第一次提出,但区域内依靠铁路大动脉本身已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产业带,“比如江西已经相对成熟的昌九工业走廊就是京九经济带的一部分”。
“两横两纵”没有涉及到山西。“其实中部是‘两横三纵’,这第三纵是包括山西的‘大同——枝江——柳州’铁路经济带,没有将这个经济轴线纳入,应该主要是考虑这个经济带沿线城市较少。”肖金成分析说。
由此可见,城市群——中部有别于其他区域的一大亮色——是《规划》制定核心原则中所考虑的重点。
但一直以来,关于中部“群龙无首”的局面一直被提及,武汉市形似中心,但此区域目前尚缺乏实质的向心力。
“其实对于中部地区而言,应该重点着眼于‘区际间’合作。如江西,赣南可以跟珠三角合作,赣西与长株潭多交往,赣东南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密切地缘优势,而赣北则可与武汉城市圈和安徽加强联系。再如湖南,也可多与成渝经济区增加接触。”肖认为,中部六省都可与其他区域开展“区际合作”,并非要在中部内部划分主次。
山西:安全环保的“新型能源基地”
“优化布局、集中开发、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环保”,《规划》中的20字原则,即将成为山西未来的发展方针。《规划》中巩固和提升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被认为是对山西的明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