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街头的“淘宝体”交通提示牌。记者 高柱 摄
有人“叫好”说有亲和力,有人“拍砖”称看不懂,还有人批评不够严肃
近日,记者在每天上下班必经的成都市人民南路跳伞塔十字路口发现多了两块“与众不同”的交通提示牌。这两块牌因借用时下网络流行的“淘宝体”而一举颠覆了之前成都街头的交通提示牌。一面写着:“亲,注意避让行人哦!”一面写着:“亲,请按交通信号灯通行哦!”特别是黄颜色的“亲”字,被特别放大而尤为引人注目。
据悉,自8月3日启动至5日,成都市城区106个路口已安放了424块“淘宝体”提示牌。
“亲!”这种常见于淘宝网卖家的语言,如今被用于交通安全提示,这让市民耳目一新。记者走访了解到,这一“新鲜事物”已在市民中引发了热议:有人“叫好”说有亲和力,有人“拍砖” 称看不懂,还有人批评不够严肃。
以新形式引起人们关注
“我们这种新尝试,是受外交部选用‘淘宝体’招聘的启发。”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宣传处警官吴晓乔是“淘宝体”交通提示牌方案的制作人之一。他说,目前在成都主要路口安放使用的“淘宝体”交通提示牌,曾经三易其稿,而且还是与“咆哮体”进行“PK”之后的胜出者。
成都市交管局宣传处处长王辅基透露,今年7月上旬,该局就开始着手设计用于文明劝导的交通提示牌。此前,市交管局曾于2009年启用过一批提示牌,使用蓝底白字加上“交警提示”,语气严肃。而这次设计的第一个版本,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原先的风格:绘有交通警察卡通形象,写有“交通警察”字样,提示语为“文明参与交通,过街请走人行横道”。为了考察和检验这套提示牌的实际效果,他们制作出一组样品安放在羊市街路口,“试运行”一天后发现:“几乎没人关注,形同虚设。”
随后,按照市局相关领导“尽量使用更加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语言”的要求,王辅基和民警吴晓乔等人商议改进方案:“能不能用网络语言来表达?”几经商议,他们最终选择了“淘宝体”:“亲,请按交通信号灯通行哦!”“亲,注意避让行人哦!”
王辅基说,之所以选更简洁、更亲切的“淘宝体”,目的还是为了通过这种彰显“亲民”的新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提升市民们的文明交通意识。
一个“亲”字引来众说纷纭
8月3日下午,成都市交管局在一环路跳伞塔路口正式举行了文明交通提示牌启用仪式。截至记者发稿时,这种以“淘宝体”方式劝导文明交通的提示牌已在成都城区各主要路口安放完毕。围绕牌上一个“亲”字,成都市民众说纷纭。
“看到这个‘亲’字,我还好意思不走斑马线吗?”8月4日,在成都旅馆路口有一个年轻人拿着相机对着“淘宝体”提示牌拍照,记者问其对此牌的感受,他说,以往见到的一些提示牌,不是向人吼的“咆哮体”,就是冷冰冰的“警示语”,虽然自己也能按此去做,但心里总感觉有些不舒服。现在以“亲”字打头进行“提示”,让人更乐于接受。
但也有人不这样认为。“有啥可‘亲’的?”在人民南路三段路口,一位老年市民对记者说,自己根本就搞不懂“提示牌”上那么大的一个“亲”字究竟是啥意思,因为自己从不上网,更不懂什么是“淘宝体”。
还有的市民认为,交通提示牌选用“亲”字,显得不够严肃。在成都市级机关工作的徐女士对记者说,在道路上“提示”交通安全,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选用“亲”字不够严肃。
效果初步显现
“能引起这么多的关注,我们的尝试算是成功了一半。”对于市民的种种热议,王辅基、吴晓乔表示:如果“淘宝体”提示牌使用一段时间反响较好的话,他们还将考虑用更生动、更亲切、更易接受的方式,引导广大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
事实上,尽管人们对“淘宝体”提示牌存在不同看法,但其提示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出来。
在人流和车流量都非常大的跳伞塔十字路口,两名女性交通劝导员告诉记者,自路口周边安放“淘宝体”提示牌后,无论车辆还是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状况比过去已有了明显好转。
“肯动脑筋不断改进提示用语,这毕竟是件好事!”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胡光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交通提示牌采用“淘宝体”流行语言,没有完全照顾到“大众化”,因为不少“50后”、“60后”的人不懂其含义。但是,初衷毕竟是为了尽可能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值得称赞。
胡光伟认为,城市各类提示牌惟有贴近实际、彰显文明,才能为老百姓所理解和乐于接受。但他同时也表示,作为交警部门,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宣传文明交通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内容”上如何为市民提供良好服务。(记者 高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