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北京新西城最后一批确定的处级干部名单将在涉及的委办局内公布。半个月前,新东城已宣布确定全部处级干部任职。
至此,新东城、新西城委办局合并、调整工作基本完成。
与料想的人事调整艰难迥异,两千余名处级干部调整在一个多月即告完成。此轮筑建的人事调整“快车道”,权力如何再调配?干部安置路径有几条?
“快车道”之外,利弊得失亦必在此后久远的时间沉淀,并产生影响。作为本市近年首次因区划调整而牵涉的大规模人事调整,必然在当时接受考量,在过后作为镜鉴。
■安置进度 东西“有别”
“真没想到,调整会这么快!”新东城区政府一位正处级干部李凯(化名)感慨。调整后,他的级别未变,但职位由正职变成“常务副”。
李凯说,7月,调整就已开始,一些比较容易整合的部门先期开始。比如,新东城城管监督中心整合筹备组率先着手编写整合方案,文委、文联等部门率先开始整合和对接。但对于委办局领导的确立,他得到的消息一直是:“会慢慢调整”。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原四个城区的行政机构将正常办公,力争到年底实现一套牌子、两套人马。之后,用3到4年的时间,实现从人事管理到机构重组的全面整合。
然而,“消息”迅即明朗。8月初,新东城区发布消息称该区997名处级干部任职确定。李凯在这个消息公布前,知道了组织上对自己的安排。他说看到了自己发展和晋升的“天花板”。
与新东城一次性宣布完成委办局领导调整不同,新西城区采用了“三步走”的方式,时间上也晚了半个月。作为两个新组建的区,新东城和新西城都在有意无意地比较和被比较。
昨天,新西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西城区各委办局合并工作基本完成。最后一批合并的委办局人事方案,在上个星期已经在新西城区的常委会获得通过。本周,定下来的最后一批处级干部人事名单都将在涉及的委办局内正式公布。
西城区政府内部人士介绍,西城区委办局的合并共分三批操作。从7月开始,陆续启动合并工作。首批合并单位包括西城区发改委、研究室、公安局等要害部门;第二批合并的主要是区委部门,如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等;第三批合并的是西城区卫生局、民政局、人社局等委办局。
该人士介绍,考虑到区发改委要制定十二五规划、研究室等部门要出政策等,所以这些重要的部门第一时间就完成合并,以便于开展工作。而陆续启动的其他部门合并,也是考虑到工作的性质等原因。
■安置思路 党政分设
两区并作一区,处级领导岗位必然减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曾指出,这四个城区的政府构架是长期形成的,非常完整,合并之后,人员安排等问题的解决料将颇为棘手。
针对这一“棘手”问题,新东城区委确定的原则是:“统一政策、兼顾平衡;坚持标准、人岗相宜;职级不变、待遇不减;内部消化、适当交流”。
根据东城区委公布的信息及记者从新东城、新西城多个委办局采访获得的信息,处级、副处级干部的安排主要有以下路径:党组书记与局长、主任分别由一人担任,即党政分设;合并前两区委办局的副职不做减少,即增设副职;部分处级、副处级干部因年龄等原因不再担任相应领导职位,但保留级别,即去职保级;另有一些干部平级外调,或者保留待遇,外出学习。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党政分设在委办局“一把手”的任用中应用广泛。
合并前,原东城区和原崇文区很多委办局的党组书记和局长均为一人担任。合并后,则由其中一人出任党组书记,另一人出任局长。
比如,新东城区文委,由原崇文区文委主任任党组书记,原东城区文委主任任主任;新东城区发改委,由原崇文区发改委主任任党组书记,原东城区发改委主任任主任;新东城区统计局,也是原崇文区统计局局长任党组书记,原东城区统计局局长任局长。
这一路径在新西城也多有体现。比如,原西城区民政局局长继续担任新西城区民政局局长,原宣武区民政局局长则担任新西城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原西城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担任新西城区旅游局党组书记,而原宣武区旅游局局长则担任新西城区旅游局局长。
增设副职
对于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中的干部安排,先期确定的原则就是“总数不减、职级不变”。
在对新东城区、新西城区多个委办局新任领导进行梳理后,记者发现,副职数量大大增加,合并前两区的副职基本保留。原来一个委办局副处级干部五六名,合并后相加变成了十几名。比如,新西城区发改委目前的副处级干部数量达到12名。
“副局长多了,原来是副局长的都还在位置上。”新东城区政府内部人士介绍,新东城区统计局的副职分别由原东城、原崇文统计局副职组成,发改委副职也是如此。
西城区政府内部人士说,对于副职人数不减,区委是有很多考虑的,比如虽然是合并,但是每名副局长都有自己分管的一摊工作,如果有调整的话,不利于工作的融合和衔接。
“人员合并的最终目的也是为工作服务的,如果人员合并阻碍了工作开展,那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区委的原则是尽量保证工作的融合,不削减人数。”该人士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