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市5000余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200余家企业拒放开门炮。昨日,沈阳市纪委联合本报开展“绿色开门炮”活动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响应,全市节省千万元开门炮费用。
昨日清晨,沈阳市、区县两级纪委组织46个检查组和200余名特邀党风建设监督员,对全市5000余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禁放“开门炮”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不仅没有发现存在违反“禁放令”的单位,还有200余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加入到禁放行列。
沈阳市纪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开门炮作为北方几十年的习俗,已经成了广大市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鞭炮礼花制作工艺和技术的发展,鞭炮礼花的声响和价格越来越高,政府部门购买的数量和经费越来越大,既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极易发生火灾事故,既影响了交通秩序和市民出行,也消耗了大量的公共经费和资源。
基于多种考虑,沈阳市和区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公布了举报电话,市财政局要求各级财务部门严把经费关口。据有关部门测算,仅在昨天“禁放令”实施当天,沈阳市“禁放令”的实施,将节省经费近千万元,减少垃圾近百吨。令人关注的是,在沈阳市纪委和本报的倡议下,一些企业也加入到了禁放的行列中。沈阳水务集团、东北制药集团、沈阳副食集团、沈阳惠天供暖公司、市交通银行等企业也都响应了号召,拒绝燃放开门炮。
记者注意到,为了让今年获得好运气,一些单位舞起了大秧歌等方式,为开门祈福,还有部分单位通过召开动员大会、领导拜年等方式为今年的开局做好准备工作。(见习记者 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