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6年之后,东北四省区的行政首长协调机制即将启动。
10月20日,国新办东北振兴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确认,东北四省区将建立行政首长协调机制,其主要职能是,定期研究协调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成立东北行政首长的协调机制已经写到这次国务院的33号文件里面去了”。张国宝说。
在当前四大板块经济体中,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推进的省际行政首长协调机制,这是首次。在辽宁省委政研室咨询办主任赵治山眼中,这样的行政首长协调机制,将有利于统筹规划、资源整合,是“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抓手”。
据国家发改委系统内有关人士透露,相关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乐观估计年内这一机制就将正式启动。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则提醒,看到必要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一机制的有限性。“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应该是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发挥,否则可能造成各行政区域从自身利益最大化思考问题,自说自话,使得这一机制流于形式。
行政首长协调机制年内或将启动
“目前相关部委与东北四省区之间正在协商分工合作事宜,如果进展顺利,估计年内这一机制就可以启动。”当天,一位国家发改委系统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东北区域相似的特质,构成了这一行政首长协调机制的前提。
“东北四省区同处于一个经济发展区,在经济联系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面临着共同发展的问题和矛盾。”张国宝对本报记者说。
这种相似性和密切联系表现在诸多方面。
张国宝举例说,东北的大连,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不仅是辽宁的出海港,同时也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共同的出海港。而松花江的水要从吉林流到黑龙江,水资源利用及可能造成的水资源污染,也需要沿途各省区共同努力来消除负面因素。
一个并不为人们普遍熟识的事实是: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在同一区域,蒙东电网其实属于东北电网而不是内蒙电网。
辽宁省委政研室咨询办主任赵治山对本报记者说,东北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板块,国家曾成立过东北局,而目前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多是经济板块间的合作竞争。一体化的结果,将会使得东北潜力优势得到更大的释放。
赵治山指出,目前区域间的行政壁垒,不仅仅体现在市县,也存在于省际。目前状态下,东北地区省际间市场准入、工商登记、技术标准等都不一样,行政区划带来的诸侯经济不能对接。
“如果这个区域内的不同行政区划内的发展规划不能很好地进行衔接和协调,就会导致条块分割,产业结构趋同,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也会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张国宝强调说。
有鉴于此,在振兴的过程当中,东北地区的三省和一个自治区都感觉到有必要对一些重大的问题,在行政首长层面进行协商,进行定期研究,来具体协调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并且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和协调,提出意见和建议。
因此,这一思路也被纳入到了不久前国务院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