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人民广场--市民休闲乐园 新华网 发
一个城市的历史,总有一些事情载入史册。对临沂来说,令人惊叹的“临沂速度”就是其中之一。
短短5年,一片美丽的北城新区崛起于三河之滨,5 万多农民的生活天翻地覆。临沂百姓说:一天不到,新区就有变化;一年不到,临沂大变模样……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临沂不断显现出超常速度,动力来自何处?
产业支撑,引领城市速变
临沂大发展的背景,是全国各地区、各城市的“中心”之争、“腹地”之争。
身为红色革命老区的临沂,曾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想要发展的临沂人深深意识到:“不进是退,慢了也是退。别人发展一步,临沂要发展两步、三步,才能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正如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少军所说:“中心城市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这个“干”字,落脚到了“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上。
做“大”不易。临沂下辖的9县,多以农业经济为主,与市区差距较大,发展县域经济有一定局限;但临沂是个商贸城,辐射带动性强,有做大城市的产业基础。临沂市委副书记张务锋告诉记者,临沂城市化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既有“城”,也有“市”。城市化的推进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临沂正是通过发展“市”,加速了城市的扩张。
借力旧城改造,临沂把原来杂乱分布在老城的商贸城整体西迁,由此推进了大市场向“第五代”剧变。投资5000万元的网上商场自去年启用后,全市网上商场交易额已占总贸易额30% 以上。市场提升,对周边的罗庄区和河东区带动显著,两个区的粮油花卉和五金市场现已颇具规模,三个区的专业市场市值达到 800亿元以上。
做大市场的同时,临沂人意识到,单一的商贸产业支撑并非长久之计,发展轨迹应向综合产业支撑转向。首先甩掉的是大市场“买全国、卖全国”的原定位,向“商贸城+生产基地”进发。通过设立兰山工业园等园区,提供优惠条件,吸引有实力的业户或工厂进驻,由此拉长了商贸的产业链。原来在大市场经营灯具的业户天马灯饰公司董事长刘同光,去年与广东佛山雷士照明合资设立了加工厂,当年产值就达到 1.3亿元。
临沂举起“天下物流”的大旗,着力发展三大物流基地,100多家物流公司高调进驻,一张从临沂撒出的大物流网已覆盖全国所有县区。由于物流成本比全国其他城市低30% ,使得临沂成为全国物流分销的中转站。2009 年,大市场物流总额已高达 1500亿元。
基于商贸流通业的带动,临沂的保险、典当业也相当发达,40多家财险公司都在临沂设有分支机构。临沂原来没有一家全国的股份银行,在2009年,一下迎来民生、浦发两家前来“布点”,今年上半年,又有两家获批扎根在这里。
城市化的推进,环境的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临沂务工、经商,投资兴业。据统计,有7 万浙江人,4 万江苏人常年在临沂生活,日常仅围绕大市场活动的就有30多万人。得益于城市化的推动,临沂高新区面积扩大一倍,临沂经济区的环境焕然一新,由此落户了一大批以新能源、新医药、新信息、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企业。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气,迅速扩大的临沂城才不会成为一座“空城”,依然焕发着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