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靖县毛沟镇下略村的群众,如今都愿意到村卫生室看病。通讯员摄
【讲述】保靖县毛沟镇下略村村民 王凤香
【整理】本报记者 孙敏坚 通讯员 罗丽娥 张荣
今年10月底,天气突然转凉,我没扛得住,开始有点咳嗽。来到村里的卫生站,小周医生替我开了瓶2.5元的甘草片,嘱咐我回去多喝热水多休息。大概过了三四天,我的病就基本好了。
说起我们村卫生站的那些年轻医生,不仅医术好,脾气也好,对那些怕打针吃药的小娃娃格外有一套,为我们省了不少心。
以前,我们村没有卫生站。几百号人想要看个病,只能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或者坐半个小时的班车,到10多公里以外镇上的卫生院去。因为与城里隔得远,进出又只有一条羊肠子宽的泥巴路,全村人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2006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刚吃完晚饭,村主任跑来说,2组的王喜义下午上山拾柴不小心摔了一跤,碰得满腿都是血,喊我屋里男人赶紧送他去医院处理。我也跟着一起去搭把手。到镇上的班车早已打了烊,村干部在跑运输的李代伟家借了台三轮车,我们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王喜义抬上车就往镇卫生院赶。
在漆黑的山路上颠簸了1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镇上。医生检查是骨折。但因为我们不懂医,搬运王喜义的途中没有做任何保护措施,又对他造成了二次伤害,受伤的左腿腿骨无法接回原来的位置,留下了永久性的残疾。要是当时村里有个医生处理一下,王大哥的腿就不会跛。
2009年,一群穿白大褂的年轻后生带着一卡车东西来到村里。他们在村委会旁边的几间空房里“乒乒乓乓”地捣腾了大半个月后,挂出了一块牌匾:保靖县毛沟镇下略村卫生站。
卫生站?这真是个新鲜事!招牌挂出来第二天,我进去一看:哟,条件真不错,有输液室、医药室、诊疗室,两张桌子4张病床,雪白的墙上挂着医疗服务内容、收费价格、医生分工、中毒急救、用药常识等情况介绍,有点医院的样子嘛。
过了几天,周医生和何护士来到我家,说是给我们全家做个免费体检。量血压、听心跳、 测脉搏,一番检查下来,周医生告诉我:我血压偏高,又有点低血糖,平时要多休息,饮食尽量清淡一点,动作幅度不要太大,不然可能会晕倒。
还真被他说中了。一天晚上快11时了,我还在院子里洗衣服。猛地一起身,就感到胸口慌闷、眼冒金星,一下子瘫倒在地上。吓得我家姑娘赶紧去把小周医生请了来。小周医生一看我这样就猜了个大概,他一边给我挂点滴,一边批评我不听医嘱,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别看这后生平时笑眯眯的,批评人还挺严肃。但我心里晓得,他这是为我好,替我担心。
现在,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喜欢来卫生站,这里只收取基本的药品成本费,其他服务都是零收费,一般都用不了10元钱。这些年轻医生还给村里的每个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每人每次的病例都登记在档案里。(记者 孙敏坚 通讯员 罗丽娥 张荣)
【链接】
目前,全省共有建制村44170个,设立村卫生站(室)的有38116个。今年12月31日前,村卫生站(室)将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站(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