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姜大明:“如果政府承诺不兑现,群众就来问责我”
“今年我们为改善群众生活开出了26项‘民生大单’,说到就要做到,如果政府承诺不兑现,群众就来问责我!”7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就民生建设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许下郑重的“民生承诺”,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姜大明说,以空前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地,也是顺应9400万齐鲁儿女期待和要求的必然选择。
张庆黎:西藏绝大多数百姓不愿折腾 不愿受穷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6日在西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西藏绝大多数百姓不愿折腾,不愿受穷。张庆黎说:“西藏的跨越式发展是第一要务,但稳定也非常重要,不稳定就不能发展,一折腾会倒退影响好多年。”他举例说,“3·14”事件发生后对拉萨当年的旅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0多万人次,而2008年降到了260多万人次。
白玛赤林:幸福是过上和谐、舒适的生活
来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让西藏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对于什么是幸福,他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我觉得在西藏,幸福是过上和谐、舒适的生活。”他说,“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做到原生态;要让西藏的特色产品优先发展起来。”
吕祖善:全面小康必须惠及全民 底线是消除绝对贫困
“只有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才能实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时说,要切实补长发展中的“短板”,尤其要让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增收,在全省坚决消除绝对贫困,使最广大人民更好地共享小康生活。
张宝顺:振兴皖北将是“十二五”安徽统筹发展的战略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安徽团媒体开放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二五”期间,统筹安徽发展将把皖北作为战略重点,作为安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张宝顺认为,皖北自身具有很大优势,资源丰富,地上有粮、地下有煤,区位优越、交通也越来越便利,加上劳动力资源丰富,外出务工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培养,已经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这是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依托这些优势,皖北完全可以获得较快发展。
王三运:安徽投6.5亿抗旱 有信心实现粮食年产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省长王三运8日在安徽团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时表示,去年9月下旬至今年2月的持续干旱,使安徽严重受灾。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投入6.5亿元资金用于抗旱,有信心实现今年620亿斤粮的产量目标。

栗战书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栗战书: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帮助贵州贫困群众走出大山
“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使贵州更多的农民走出大山,实现就业和脱贫致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说,“十二五”时期贵州省将加速发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早日让贵州4000万各族人民过上好日子。
周强:“十二五”有信心治理好湘江重金属污染
8日举行的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周强透露,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综合规划。周强向中外媒体表示,湖南有信心在“十二五”期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内,把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好。
卫留成:三亚近六成财政收入来源房地产需引起重视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海南代表团团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三亚市58%的财政收入来源于房地产业,需引起重视。未来二十年内,房地产业对海南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产业,但不是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
白恩培:网络促进执政“公开透明”
8日举行的云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被问到对“网络问政”的看法。他表示:“我们要重视网络建设,重视网民意见,积极参与网络交流。包括各级政府要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使执政公开透明。”
赵正永:强省先要富民
“‘十二五’我们明确提出陕西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把富民放在强省之前,就是表明我们将大力关注和改善民生。”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省长赵正永说。“中央提出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我理解,幸福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方面的需求,一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方面的需求。对人民群众来说,首要的是安居乐业。满足了人民安居乐业的要求,让人民群众生活得自在、自信,幸福指数就会不断提高。”
|